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天陰, 氣溫約19-26度(天文台預告是18-22度).
今天的行程, 從大埔火車站開始, 經林村河到大埔海濱公園賞花及看白鷺食早餐, 再經大埔工業村前往三門仔, 先到船灣避風塘的海堤看三門仔漁村及養魚排風貌, 遠眺吐露港, 馬鞍山及八仙嶺一帶景色, 繼續經三門仔到馬屎洲, 馬屎洲屬特別地區, 加上是世界地質公園,當然以賞石為主, 環島捆邊後, 返回三門仔乘車離開, 全程約15公里.
選擇今天作馬屎洲環島捆邊, 因今天是農曆初一, 海水的退潮位會比平日低, 適合慢慢行欣賞景色及平日在水底的岩石及生物, 不用因潮水會浸過地面而急急路過.
預早上天文台網頁做好功課, 計劃好時間到達馬屎洲, 天氣預告是有陽光, 全日在大埔可看到的天際都是天陰, 氣溫原來最高是26度(回家看新聞中的天氣報告).
天文台的預告.

這張是在馬屎洲樓梯旁的潮汐表, 比較準確列出時間, 不用在網頁中的格線估計時間.


06:30, 到達大埔林村河.


清晨的吐露港景色.


06:55, 到達海濱公園.




大埔海濱公園.












不知是什麼昆蟲.



回歸塔.








在回歸塔上看四週風景.




遠方的八仙嶺還在霧中.






食完早餐再看小白鷺食早餐.


捉到一條..











野牡丹.












風信子.




這隻又捉到小魚.
















在大貴街出口離開.


經工業村往三門仔走.


大埔海濱公園大貴街出口, 走到三門仔, 約四公里.


到達三門仔路.





到達船灣避風塘海堤.






看水尺上的水跡, 潮水開始退潮.



中間的山是八仙嶺.


三門仔.


往海堤盡頭走.


草山方向.


大埔方向.




用發泡膠,竹及木板造的伐, 來往魚排與海堤.


三門仔.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八仙嶺的湘子峰(左), 仙姑峰(右)及三門仔.






離開海堤往三門仔走.


船灣避風塘, 右是剛才看三門仔的船灣避風塘海堤.


八仙嶺下的風光.



黃嶺, 中間遠處的山是屏風山一帶.


三門仔漁村風光.





由此路落, 經三門仔村往馬屎洲.




這個是........漁民常用的廁所.









在樓梯旁的潮汐表, 圓圈是今天的潮汐時間, 1016是最高, 1.8公尺, 1535是最低, 0.7公尺, 15:35後, 潮水慢慢地上漲, 到了22:23最高位後, 又再次退潮, 黑色圓點是今天大潮, 在農曆初一及十五(今天是初一, 我選擇今天到來是有跟據), 頭尾三天都可說有最高及最低水位出現.



未到馬屎洲的沙堤前, 兩旁都是墓穴, 站在墓穴上的祭台看風景, 遠處的馬屎洲(右)及船灣淡水湖, 主壩(左上).


遠處的山脊線是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左是八仙嶺, 右是船灣淡水湖郊遊徑上的馬頭峰與橫嶺一帶.


吐露港風光, 左是馬鞍山, 右是科學園.


四處都是墓地(左).


八仙嶺下的風光.



馬屎洲, 今天的環島捆邊行程, 由右邊開始, 左邊返回, 現時看到左邊還浸在水裡, 看不見有路可走, 因還未到達潮水最低的位置, 所以要留意潮汐時間, 否則會有被困的可能.


近看馬屎洲.


涼亭是今天環島捆邊的起步及終點.


船灣淡水湖及主壩(主壩長兩公里).


到達連島的沙堤.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黃嶺及屏風山一帶方向.


站在沙堤上回望, 科學園一帶.


馬鞍山.


八仙嶺.



遠處右邊是科學園.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八仙嶺.


涼亭內的地圖, 只有馬屎洲自然教育徑路線.


馬屎洲的地質資料, 隨處執起塊石, 分分鐘是有2億8千萬年歷史.

影張起步相.


12:18分, 正式起步環島一周, 還有約三個小時便開始水漲, 現時還在退潮, 但未退到最低位.



涼亭前回望走落來的墳場及沙堤.


作業中的漁船.


由此路起步.





回望走過的沙灘.












野菌.


沿途有傳意牌.








一時走海邊的石塊路, 一時走入教育徑.


生長在枯樹的野菌.



馬屎洲的龍落水.(香港每個地質公園, 都有所謂龍落水, 莫非管理官員懶, 或江朗才盡, 無法再想出名稱, 只好重覆使用"龍落水".


赤門海峽, 三杯酒方向.


船灣淡水湖主壩.


引象中未見過的蝴蝶, 當然不知牠姓甚名誰.



這隻我識佢, 但牠不識我, 牠名叫虎斑蝶, 還有多個名稱.


引象中未見過的蝴蝶, 當然不知牠姓甚名誰, 連拍數張看看.






有時要走教育徑, 看看蝴蝶, 有時走海邊, 看岩石.




非常大個的蘆兜果實.


對岸是嶂上的石屋山, 左邊山坳(葉尖上的山坳)是蛇石坳.


海水正在退潮, 還未到最低位置.












隨手執起一塊石, 可能都有2億8千萬年前的石塊(涼亭的資料是這樣寫, 真係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信了), 看看影張相, 不要帶走.


另一面的石紋.



顏色都算豐富, 石質看上去, 帶有金屬原素(我不識地質, 只是靠直覺去猜想), 這種石質在另外幾個地質公園比較少見, 例如, 西貢萬宜水庫一帶以六角柱石(玄武岩)為主, 東北等地以紅石聞名, 東平洲當然要看頁岩, 這裡看石英岩, 真係各有千秋.



一塊石上, 最少有兩種石質.


大塊的石, 沒有力量拿起來拍照, 只可拿些小石塊合照.



紋理清晰可見.


這塊不是石塊, 是墨魚骨, 可入藥, 屬中藥材, 舊時未有不粘底的熨斗是, 這塊麥魚骨清理熨斗底的污跡, 效果一流.



















野菌.








彎曲的石柱.











這個小石灘, 潮水漲時要涉水過, 沒有路可走, 只有三個選擇, 一, 自己在帶刺的密林開路, 二, 涉水過, 三, 被困等退潮.


四處都有帶刺的蘆兜, 這個果實都算大, 當然不會摘下來, 只是作狀影張相.


這塊大石看似一隻青蛙上岸, 背景是船灣淡水湖主壩.




約13:30, 在此午餐兼大休, 左是船灣淡水湖主壩, 右是赤門海峽.


午餐面向八仙嶺, 約有230度的風景線伴我午餐, 另外的角度是馬屎洲山體.




午餐位置的後邊是馬鞍山及赤門海峽.












呈"V"字形的小石柱.












形狀真奇怪的石罅.


石罅中, 還鑲有另一種石質的外層.























奇怪的網紋.






繼續環島捆邊行.


這兩塊石, 有些像女前男後的姿勢...















行到馬屎洲另一面, 繼續環島捆邊行.


八仙嶺風光.






回望走過的海邊, 看石上未乾透的水跡, 如不是海水退潮, 真係無法通行.







繼續往沙堤走.




繼續走.



地上佈滿蠔殼, 行走時要非常小心.



回望.



如潮水未完全退潮, 要爬上石頭上通過, 現時可在水邊通行.





上中的貝殼類生物.



三門仔方向.


小石塊的另一面, 佈滿藤壺及石蠔.


現時約15:00(快要到最底水位), 行到這段路, 真係要攀石過.


回望.













可穿過手指的石罅.


時間約15:10分, 看來快要水漲.




回望剛剛走過的海邊, 看來快要被水覆蓋.






密林內是沒有路可走.


回望, 潮水真的開始上漲.





地上有個綠色油漆罐及油掃, 莫非海草是染色....???當然不是.


漆油與海草的顏色.


回望.


時間約15:55, 快到沙堤.


16:02, 到達沙堤.




在沙堤前回望走過的碎石灘



16:07, 環島捆邊完成, 返到出發捆邊的涼亭小休.


涼亭後有小路, 看地圖只有一少段山路.


涼亭小休20分鐘, 看看風景.



離開涼亭, 踏上沙堤, 沿岸邊走一少段看看, 再走回沙堤經墳場返三門仔.


珊瑚化石.




看似腳趾的大石塊.









走到這裡掉頭, 走回沙堤.

返到沙堤.

經墳場返三門仔.


在墳場上回望馬屎洲.

在墳場上回望剛才捆邊的海岸, 已被潮水淹沒, 真係出發前要做足功課及預計時間.


在墳場上回望剛才捆邊的海岸, 已被潮水淹沒, 真係出發前要做足功課及預計時間.

如捆邊被困, 真係要涉水返回涼亭, 山邊全是帶刺植物的密林, 真係無路可走.




約17:40返到三門仔乘車離開.

行程到此結束, 謝謝觀賞.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