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是我在現場影的實景, 第二張是翻拍簡介的圖片.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天氣晴朗.
今次行程的緣起 : 原想到深圳逛街, 在深圳麥當奴早餐時, 想起, 未乘坐過三號地鐵, 早餐後, 便乘三號地鐵往龍崗總站(雙龍站), 在車上, 想起, 曾經在網上看過, 龍崗有一條建於清代的客家古村落, 不如去看看, 但手上沒有資料, 連村落名稱都不知道, 只好隨緣, 幸得到雙龍站的義工告知, 是"客家民俗博物館", 但地點不確定, 只能告知大約方向, 最後得到派出所的民警告知正確地點, 終於到達博物館參觀.
今天原是到深圳逛街, 所以沒有帶備相機, 整個遊覽過程, 只能用手機紀錄, 看來下次到來, 一定要帶相機, 我要聲明, 我不是客家人, 只是對明清所建的古建築有些興趣.
回家後, 在網上找到的資料(其實購買入場門票時附送的簡介都有的資料, 只是懶惰, 沒有逐隻字打上, 只是稍作編輯, 加上Copy & Paste最快).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即是“鶴湖新居”,是爲羅氏所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經過三代人所建、數十年建成,佔地面積24816平方米,建築面積14530平方米,南北寬166米,東西長109米,共有房屋數百間。
圍牆內民居似“回”字形,整座建築群由內外兩圍相套而形成,週邊平面前寬後窄,呈銀錠狀;內圍有高牆與週邊相隔,平面呈方形。屋宇、廳、堂、房、井、廊、院佈局錯落有致,像座迷宮,易守難攻,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
博物館內收藏各類客家家具、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譜等文物400餘件。基本陳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陳列》、《客家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風情展》等,較爲生動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工作、飲食、婚嫁等諸多生産、生活場景。
09:37, 到達龍崗的雙龍站.
龍崗老街.
我由龍園路進入博物館.
10:19, 到達博物館.
1996年12月原龍崗鎮政府將鶴湖新居辟爲客家民俗博物館。1998年2月初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8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博物館的大門, 現時(2015年4月), 門票是10元.
圍村的平面圖.
還有牌匾刻上"武魁", 看來這裡出過一位"武狀元".
家祠們上有"大夫第"的牌匾, 香港元朗的新田都有一間"大夫第"(大夫, 是清朝的一個官銜).
客家民俗博物館收藏的重要文物有1835年清道光皇帝賜羅兆雄(瑞鳳長孫)的大夫第匾。原羅氏家族遺存。木質,長201釐米、寬75.5釐米、高3釐米。正楷“大夫第”三字凸出平面。是客家民俗博物館鎮館之寶。1999年定爲國家二級文物。
今天沒有帶備相機, 建築物有多處細節, 不能拍下, 只好下次再來.
這條客家圍村的模型.
出過不少大官.
建築物上的裝飾板.
門的左下有小洞, 這是家貓的出入口.
家貓的出入口.
保衛家園的槍械射擊窗口.
客家建築, 屋頂上的採光天窗.
客家人釀酒的流程圖.
扑扑齋...
還有孔子像.
燒炭的熨斗.
客家人的市集.
每間房屋都設有家貓出入的門口(左下).
即使我們的工作........
橋凳, 香港六十年代前的大牌檔都用這種凳.
左是射擊窗口.
射擊窗口, 外面是葫蘆形狀, 非常有特色.
外牆的通氣窗.
齒輪.
打穀物的風箱.
榨油的裝置, 這個裝置在元朗新田的大夫第內都可看到.
外圍龍廳遺址.
龍眼樹林.
簑衣(當年農民的雨褸).
客家人的廚房.
風爐.
飯桶.
洗臉盆架.
洗臉盆架.
今天是用手機影相, 沒有帶自拍神棍.
屎塔.
養雞用的雞籠.
齒輪.
每一間屋都有的天井.
當年大門的木閘孔, (木閘, 類似現時的鐵閘).
看似是棗椰樹, 不是椰子樹.
男廁.
婚嫁用的大紅花轎.
製作麒麟的工具及物料.
這組麒麟及鑼鼓, 可讓遊人嘗試舞麒麟.
模擬唱山歌的情景.
自然形成的壁畫....(牆上的水跡).
客家人的婚嫁.
婚嫁中, 還要用到雞籠.
水車, 把水抽入農田的工具.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14:00, 參觀完內裡的展館, 途經大夫第的牌匾.
再出外圍細看及補拍今早沒有影過的景物.
大門木閘的固定孔.
射擊窗口外部呈葫蘆形.
客家圍村一定有的風水池.
村前還有"伯公神位".
剛巧, 有人到來膜拜.
14:30, 參觀了四個多小時, 從另一邊門口離開.
博物館對面, 有食店, 食午餐.
今天午餐食潮州食物, 深圳四處都用這塊招牌 - "隆江豬腳飯", 十次到深圳, 最少有五至六次午餐都是隆江豬腳飯.
隆江豬腳.
隆江豬腳飯, 12元連湯.
午餐後, 沿步行街走往舊區逛街.
步行街另一個出入口(回望).
橫空的是地鐵三號線, 這輛有四種顏色在一起的車, 香港有幾種顏色的車, 應該是出不到牌.
四處的馬路, 全是林蔭路段, 雖然氣溫高達廿八度, 但走起來不算太熱.
短短一條街, 有五六間成人性用品店.....可說多過米舖.
中國各地, 最好生意都是賣女裝的店舖, 這條街, 可說是女人街.
15:40, 返到雙龍站, 乘三號地鐵返深圳的水貝站, 到洪湖公園看看荷花現時的狀況.
今天遊覽客家民族博物館的旅程, 到此結束, 謝謝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