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日間天色灰矇矇, 黃昏出現紫紅色晚霞, 下面的氣象資料是10月18下午日查看, 地點是大嶼山的水口.
今天行程, 是走大嶼山西南部, 從深屈道巴士站旁的鳳凰徑第五段起點開始, 經觀音山(又名膝頭哥山), 姜山, 靈會山, 到達分水坳轉走狗嶺涌西方向, 經大磡森, 深坑瀝, 分流頂, 再接回鳳凰徑第七段到狗嶺涌, 轉走小徑往嶼南界碑及觀景台, 再經鳳凰徑第八段走到石壁水塘巴士站(L087標距柱)止, 全程共17.1公里, 慢慢走, 走了11個小時. (沿途重新加插在2012年6月8日的景色作對比).
2013年9月前在Yahoo Blog的相片, 因Yahoo Blog結束全部被Yahoo刪除了
06:58, 到達東涌巴士站, 乘坐07:05開往大澳的11號巴士.
07:57, 到達深屈道下車.
鳳凰徑第五段起點.
早餐後再起步, 背後是觀音山.
早餐有四片方包, 一隻茶葉蛋及半瓶咖啡.
早餐後, 08:28起步.
影張起步標準相.
雨量監測儀.
觀音山, 前面的灌木叢太密, 試了三條路胚都無法穿過, 只好放棄登頂.
灌木叢太密, 試了三條路胚都無發穿過, 只好放棄登頂.
觀音山的標高柱, 早幾年上過.
2012年6月8日, 上過觀音山的標高柱
觀音山上看石壁水塘
觀音山上看大澳
路邊的野花..
石璧水塘.
遠處的小島是大小鴉洲.
大澳.
離開觀音山後回望觀音山, 右方遠處是鳳凰山.
前面是姜山.
登上姜山副峰的"天梯", 只有380級石級.
石壁水塘.
右是姜山的副峰.
觀音山及鳳凰山.
左是姜山, 中間遠處是靈會山.
高山草原.
大澳.
象山.
左方遠處是彌勒山, 右是鳳凰山.
登上姜山副峰時回望.
樣子好Q的蜻蜓.
鳳凰山.
大澳及象山.
彌勒山, 鳳凰山, 觀音山及石壁水塘.
到達姜山副峰.
鳳凰山方向.
靈會山方向.
大澳方向.
遠處左是牙鷹山, 右是獅山.
大澳.
觀音山.
前面是姜山. 右方遠處是靈會山.
像舖了一塊綠色的地毯.
水口直升機場.
大小鴉洲.
石門山, 右是大小鴉洲.
山下是石壁水塘.
回望姜山副峰, 左方遠處是彌勒山, 中間是鳳凰山.
測量站(223) 大嶼山羗山, 測量站名稱: 羗山
北緯度: 22°13'55.1" 東經度: 113°52'52.6"
高度: 460.2米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姜山高459公尺.
大小鴉洲及南中國海.
靈會山, 右方遠處是大磡森.
姜山標高柱看大澳.
姜山標高柱看牙鷹山.
姜山標高柱看靈會山及大磡森.
姜山標高柱看南中國海.
姜山標高柱看大小鴉洲.
姜山標高柱看彌勒山[1鳳凰山.
姜山標高柱看大澳象山.
鳳凰山.
彌勒山及鳳凰山.
早幾年的山泥傾瀉後, 像隻大手印.
回望姜山.
回望, 遠處是象山, 右是彌勒山.
繼續走往靈會山.
回望姜山.
回望姜山.
不知什麼原因, 幾年前, 標高柱被拆去, 地圖上是沒有靈會山的標高柱.
12:20, 在靈會山食午餐及大休
靈會山看左是大磡森, 右是牙鷹山.
牙鷹山及獅山.
遠處是深坑瀝.
13:03, 午餐後離開, 繼續走往分水坳.
到達分水坳.
分水坳.
稍後要上去的大磡森.
回望靈會山.
分水坳是十字路口, 四通百達.
往大磡森跟"狗嶺涌西"方向走.
由這裡開始, 大路一條, 沿路沒有標距柱, 今天所見, 沿途有多段路胚被雜草覆蓋, 但路胚還算清晰.
回望靈會山.
左方遠處是象山.
靈會山.
大磡森.
上大磡森山路崎嶇.
回望.
到達大磡森.
路胚被雜草覆蓋, 慢慢行, 小心有蛇.
前面是深坑瀝.
小休.
2012年6月8日, 與上面飲汽水是同一地方, 上面的相片, 景色依舊, 但藍天白雲消失了.
2012年6月8日拍下的景色, 上面的相片與這張是在這裡拍攝, 6月的天氣有藍天白雲, 間中還會有霧.
路胚被雜草覆蓋.
路胚被雜草覆蓋.
到達深坑瀝, 早幾年到來, 這裡的草高約兩三吋, 今天所見, 有些還高過我的膝頭, 約兩尺高.
只好踏草前行到這裡(是離開山徑).
目的是看下面的煎魚灣及雞翼角, 早幾年到來是夏天, 藍天白雲, 還看到對岸的澳門, 海面還看到咸淡水兩種顏色的分界, 所以稱為"分流".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2012年6月8日在此看到的風景, 當天還看到咸淡水的分界線(黃色的是珠江流出的河水, 有些已經與海水混合了, 在流水不急的彎位, 還可看到大黃泥的河水, 分流的名稱, 看來是因這個景象而得名.
在流水不急的彎位, 還可看到大黃泥的河水.
站在這裡, 除了看分流的水面景觀外, 還可看到"梳打埠"(澳門)的澳門塔.(梳打埠是五六十年代的俗稱, 暗諷去當地賭錢, 一定輸乾輸凈, 像用梳打洗過一樣)
大陸的萬山群島, 回想四十年前, 當年還在遠洋輪船做電報員的時候, 船往廣州的黃埔港, 一定在這裡等侯大陸的邊防及海關登船辦理出入境手續, 還有領航員登船,
今天所見的煎魚灣及雞翼角.
還看到煎魚灣營地又名警鐘坳(左邊的山徑上去的平地)
在深坑瀝看遠處左邊是分流頂, 近右便遠方的尖峰, 是大陸的萬山群島
大陸的萬山群島(海島的尖峰是上面相片的尖峰)
分流頂.
這條路是代替二澳的山徑.
繼續走往分流頂.
深坑瀝.
分流頂及分流半島.
2012年6月8日在深坑瀝所看見的分流, 左是分流東灣, 右是分流西灣, 遠處的海島是大陸的萬山群島, 還有大伶汀島, 南宋未期的信國公 - 文天祥, 寫下過伶汀洋的詩, 原來是指這裡前方的伶汀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伶汀洋裡嘆伶汀.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右下的海域, 還看到咸淡水的分界.
今天所見的分流西灣.
分流東灣., 右上面的大石是"分流石筍".
建於清代的分流炮台.
左是狗嶺涌, 右是分流頂.
分流半島.
分流頂.
這裡落山的山徑, 非常崎嶇.
回望, 左是深坑瀝, 右是靈會山.
站在分流頂看分流.
2012年6月8日的分流景色.
分流炮台.
2012年6月8日建於清代的分流炮台.
分流石筍.
2012年6月8日的分流石筍(最大的石塊)
分流東灣.
分流西灣.
到達分流頂,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今天整天的天空是這樣.
回望, 左是深坑瀝, 右是靈會山.
分流東灣.
離開分流頂, 繼續走往鳳凰徑第七段.
一個松樹林. 看似是馬尾松, 但不確定.
到達鳳凰徑第七段.
2012年6月8日到達這裡, 往分流方向走約300公尺, 便是落狗嶺涌營地及海灘, 再上嶼南界碑, 夏天日照時間長, 秋東日照時間短, 為爭取日落前到達嶼南界碑, 所以改走引水道前往.
狗嶺涌海灘.
夏天的黃昏, 天氣還是大熱.
回望落來的石級.
往石壁走.
到達引水道回望.
石壁引水道, 亦是鳳凰徑的第七段.
到達狗嶺涌, 亦是鳳凰徑第七段及地八段交接點.
在垃圾筒旁落嶼南界碑及觀景台.
遠處是鳳凰山.
右是大小鴉洲.
鳳凰山.
到達嶼南界碑(右).
英國殖民地時所立的界碑共有三枝, 嶼南界碑在這裡, 嶼北界碑在大澳, 還有一枝東面的界碑, 原豎立在大鵬灣, 現放在深圳大鵬所城的博物館內.
界碑上的文字...
狗嶺涌.
狗嶺涌海灘及遠處的分流東灣.
狗嶺涌觀景台.
右是分流東灣.
2012年6月8日的觀景台景色.
分流東灣及狗嶺涌營地外的海灘.
2012年6月8日的分流東灣及萬山群島景色.
鳳凰山,
大小鴉洲.
左是石鼓洲(即是長洲張保仔洞外對出的小島), 右是大小鴉洲.
稍後由這裡走.
大休及回望觀景台.
順手整理背囊及取出頭燈備用.
2012年6月8日, 同一地方小休.
當天在這裡, 還可看到長洲及南丫島電廠.
靜待日落.
向分流東灣的夕陽, 先飲為敬.
向大小鴉洲, 先飲為敬.
向鳳凰山, 先飲為敬.
今天還看到紫紅色的晚霞, 原來新聞都有報導.
鳳凰山方向的紫紅色晚霞.
分流方向的紫紅色晚霞.
大小鴉洲方向的紫紅色晚霞.
不同光圈的紫紅色晚霞.
2012年6月8日的同一地方日落.
深坑瀝方向的紫紅色晚霞.
鳳凰山方向的紫紅色晚霞.
準備離開.
觀景台旁的98.4公尺高廢棄標高柱.
2015年6月8日..
大鴉洲方向.
分流方向.
深坑瀝方向.
靈會山方向.
鳳凰山方向.
石鼓洲方向.
大小鴉洲, 右是伶汀島 ??
離開返回鳳凰徑第八段.
鳳凰徑第八段.
頭燈的全光效果.
頭燈的半光效果.
到達宏貝道.
回望落來的車路(右).
到達巴士站前的豪華公廁...
出口對面就是巴士站,
回望出來的宏貝道路口.
19:46分, 到達L087(石壁巴士站), 慢慢走了11小時, 2012年6月8日, 當天還同一路線, 只加了狗嶺涌營地, 走了12.5小時, 2013年9月前在Yahoo Blog的相片, 因Yahoo Blog結束全部被Yahoo刪除了 ).
行程到此結束, 謝謝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