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地時的香港東面海域界石(上圖).
今次大鵬所城的旅程, 原於2008年初, 在ATV(香港亞洲電視)的開心小鎮中看過大鵬所城的介紹, 因剛剛完成"獨闖中國九省廿六市"的旅程, 錢包元氣大傷, 加上忙於寫這次旅程的Blog, 漸漸把大鵬所城忘掉了, 幾天前, 在網上看到一貼文, 話說在1902年, 英國海軍在香港水域內豎立了三枝界碑, 並刻上經緯度, 大多數香港人所知, 只有大嶼山的九嶺涌及大澳兩地可找到這兩塊海域界線的石碑, 這兩塊石碑, 在九嶺涌的稱為"嶼南界碑", 在大澳的稱為"嶼北界碑", 還有另一塊在何處呢, 原來是豎立在大鵬灣上, 根據維基百科找到的資料, 當年英國海軍把這塊界碑, 偷偷地豎立在寶安縣的大鵬灣(寶安縣已撤消, 現統稱深圳市), 在大鵬半島的南端大鵬角 (英文名 Mirs Point ) 岸邊豎立一塊東面海域界碑, 款式與大嶼山上的兩塊一樣. 但因豎立界碑的地點是中國領土, 英國海軍豎立界碑後離開 , 界碑便給當地村民破壞及推了落海邊的亂石間, 直至2007年4月 , 被深圳有關當局在海邊發現 , 考證是香港早年的界碑 , 現存放在深圳市大鵬所城博物館內.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天朗氣清, 氣溫29-32度, 大鵬所城因地處海邊及向東關係, 加上吹東風, 所以有藍天白雲及不覺悶熱, 今天的行程, 除了看看這塊在英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東面海域界碑外, 還要看看有六百多年的大鵬所城, 順道到較場灣(海灘)走走.
大鵬所城, 基本上是免費入城, 如買20元的門票, 可入四個景點, 包括登上南門城樓, 大鵬博物館(界碑在這博物館內), 振威將軍第及大鵬糧倉的博物館(當天去到大鵬糧倉博物館外, 是午飯時間, 守門的人說, 如要參觀, 要我返售票處找人開門(或許今天不是假期有關, 強國的景點內, 通常不是假期, 都有些小景點會關上大門, 買了門票又如何, 只可嘆聲無奈, 景點是不會因小景點關門而退票).
今天取道落馬洲口岸乘穿梭巴士過皇崗, 乘坐357號巴士(皇崗-龍崗嶂背), 車費兩元, 在兒童公園站下車, 往前走約60M, 轉乘E11號巴士(深圳北站-南澳), 車費10元, 在大鵬二站下車(大鵬站), E11號只乘坐五個站便到大鵬, 巴士在沙頭角前的蓮塘站停車後, 全程走"深惠高速", 直到深圳的葵涌, 在大鵬二站下車後, 同站轉乘往大亞灣核電站的巴士(B756)車費一元, 在大鵬所城站下車.
在兒童公園轉乘E11往大鵬.
車費10元.
是行走高速公路的巴士, 高峰期間, 會有普通行走市區內的冷氣巴士加入行走.
約50分鐘到達大鵬二站(大鵬站).
同站轉乘B756往大鵬所城(車程約12分鐘).
B756, 車費一元.
09:25, 到達大鵬所城站.
我是乘坐這輛巴士到達大鵬所城..
落車站到大鵬所城南城門, 約250M左右.
大鵬所城被深圳旅遊局評為深圳八景之首...信不信由你.
大鵬所城佔地有三份二維多利亞公園的大小.
到達南門城樓.
大鵬古城共有四個城門, 分別是"東, 南, 西, 北"四個方向的城門, 保存最完整是這個南城門, 值得上城樓參觀.
當然要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相片下方是城門的大門關上後的卡榫口.
通道上可見歲月留痕.
09:50, 進城.......
走入時光隧道......
入城後回望.
城門的大門關上後的卡榫口
看看地圖, 先找景點的售票處.
售票處離南門約10M.
南城門內.
售票處在食煙巷東面.
門票售票處..
乖乖地奉上20個大洋......得到門票及導遊圖各一張.
襯時間尚早, 強國旅行團還未到達前, 先上南城樓看看.
南城樓.
與守城的清兵來張合照..
原來清兵的胸前, 沒有個"勇"字, 只有個"兵"字.
還有個Officer及古炮.
在城樓上鳥瞰剛才進城的城門.
大水缸是古時用作消防用途..
城內的主要商業街, 貫通南及北城門, 北城門外非常荒蕪, 只有野草, 遠處的山脊及阡陌田間.
右面的紅色傘是景點售票處.
今天已是農曆八月十四, 還有颱風"天兔"逼近南中國海, 但天色非常好.
南城門上的博物館.
大鵬所城的模型, 古時的城外, 盡是阡陌及群山.
模型上的南門城樓.
模型上的東門城樓.
模型上的北門城樓, 與現時所見的不符.
模型上的西城樓, 與現時所見的不符.
強國的旅行團相繼到達...
城樓上的射擊口.
離開南城樓, 返回地面, 仰望南城樓的城牆.
離開南城樓後, 沿街道上的指示牌走往城隍廟遺址.
到達城隍廟遺址.
城隍廟遺址.
離開城隍廟遺址後, 下一站, 大鵬博物館看看今天的主菜, 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所豎立的東面海域界碑.
時間還早, 加上今天不是假期, 整個古城街道上, 連居民都不見一個, 何況是遊人呢, 這樣是我最喜歡的遊覽環境, 這時感覺自己回到幾百年前的大鵬所城....
終於出現一個居民, 相片就有些"生氣"..
古代與現代的Crossover, 古老的大門, 遇上最新的Led燈作照明.
到達大鵬博物館.
博物館是舊時的"怡文樓".
香港失落的東面海域界碑, 放在博物館的天井上展覽, 還有簡介及說明另外兩塊界碑現時的所在地在那裡.
相片中的是嶼南界碑, 位於大嶼山九嶺涌.
東面界碑的拓文, 刻上經線及緯度的數字.
長途跋涉來到朝聖, 當然要影番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界石分為三部份, 最右的是埋在地下面的基石板, 中間是地上面可看到的基座, 最左是碑柱, 問題來了, 香港現存的兩塊界碑, 只看到地上的基座及碑柱, 地下面是否跟這塊一樣, 還有基石板呢....??
現時古城內使用的消防車.
繼續在博物館內四處參觀,
記述當年在所城內的居民生活及街道油畫.
古老的時鐘, 還是要"上鍊"後才會運行....鍊匙在左下角.
博物館內還有專區介紹抗日期間, 大鵬所城內的東江遊擊隊成員.
參觀完畢.....
離開大鵬博物館, 過對面的"振威將軍第"繼續參觀.
"振威將軍第", 亦是由清兵當門衛.
"振威將軍第"簡介.
青兵胸前有個"兵"字, 不是傳說中的"勇"字.
將軍第門前的對聯.
門前這對石雕, 就是人們常常說的",門當戶對"的門當.
門當..
門當上的石刻.
大門上的左門神..
大門上的右門神..
牆上的磚塊..
天井地上的石板(俗稱石地堂)...., (俗語有"石地堂對鐵掃把, 石地堂是指天井的石板, 即是這種).
原來他的遺願是收回香港........
回望入來的大門.
繼續在將軍第內遊走.
背後的油畫是九龍海戰, 上面相片是簡介..
"呼爾察圖巴圖魯"是滿州語, 意思是"勇士".
金錢形的下水道渠蓋.
歲月留痕的地台...
打穀機.
將軍第的大門木閘留下的孔.
離開將軍第後, 依路牌的指示往"左堂署遺址".
回望將軍第(右), 左邊的牆是大鵬博物館.
將軍第的外牆, 繼續走往"左堂署遺址".
途經另一個將軍第..
沒有開門, 原來城所內有多間古屋變成客棧出租..
右邊便是將軍第,
所城的街道, 四處都有閉路電視監控.
這個所城有多位將軍, 各有府第..
沒有開門, 看來又是客棧的其中一個主題客房.
下一站, 大鵬糧倉.
遠處是東城門, 稍後前往.
往大鵬糧倉, 有門票都不能進入觀看古代兵器, 守門的人說, 如要觀看, 要我去售票處聯系, 最後沒有入去參觀.
大鵬糧倉, 現已改為售賣紀念品的商場, 今天沒有開門營業.
糧倉改成售賣紀念品的商場, 因今天不是假期, 全部沒有開門營業.
離開大鵬糧倉後, 下一站, 東門城樓.
這裡的佗地(狗), 非常友善, 不會向遊人狂吠..
所城內的道路, 有些用石板, 有些用石塊, 而這段路是用磚塊砌成.
兩個水車, 左面的長條形水車, 通常在田裡看到.
所城的居民, 現時用自來水, 不是用井水.
這兩隻石獅被罰....."面壁思過" ::))) ???
石塊砌的通道.
城內的排水道.
小休片面刻, 為的是走更遠及看得更多.
到達東門.
東門外回望.
東門外透過入城通道看城內.
回望城外.
返回城內..
登上東門城樓, 原來還有許願樹.
東門上的城樓, 現以變成"茶室", 所以免門票登城樓..
城樓內的茶室..沒有顧客.
城樓上另賺錢的是售賣許願用的香燭及寶碟, 看來這棵細葉榕, 很快變成大埔林村許願樹的翻版, 地球上, 任何事物被強國人看中, 最終下場都是一樣, 不是提早死亡便是絕種.
暫時還未掛滿許願寶碟.
繼續在城樓上瀏覽.
屋脊上的"凸字形"物體, 是嶺南一帶的古建築特式(江南亦有), 稱為馬頭牆, 又名觀音頭, 目的是屋與屋之間隔火用..
這樣的瓦片屋頂, 最迷人是瓦片蓬中生長出來的植物及在逆光下看似波浪的紋理..
牆上的裝飾, 看來有一定的功用, 或許與風水有關...
離開東城樓後, 旁有一飯店...
青菜一碟要18元..有些貴, 還沒有座位, 今天午間, 被人包下整間飯店, 城內各間小食點及農家菜館都沒有開門營業, 只好今天下午當減肥, 飲水飽繼續遊古.
繼續空着肚子遊古城.
強國開放初期, 這種在屋旁耕種的土地, 稱為"自留地".
路過一間屋前, 有隻小佗地走來我跟前, 非常好奇地左嗅聞右嗅還擺動尾巴, 非常友善.
這些通道, 不是導遊圖建議的路線, 只是我想看的, 不是一般遊人想看的一樣.
又見友善的佗地, 與我刷身而過..
紀錄大鵬所城為國捐軀的居民.
鵬城學校...
好好學習.
還有"天天向上", 非常有文革Feel.
不經不覺間, 走到北門城樓..
北門城樓, 外圍非常荒蕪, 只有野草及田野, 連城樓下的通道都關上門.
旁邊還有一間大夫第.
今天在所城內看到最多人的地方.
登上北城樓.
城外只有野草, 田野及群山.
城樓上的射擊口.
北城樓內的廣場.
北門城樓上, 看到大鵬灣的較場灣, 對岸的山是南澳的七娘山.
由大亞灣核電站向外輸電的電塔(這裡離核電廠不足3公里)
離開北城樓, 但通往城外的門沒有開啟, 看通道的地台, 全是新建的地台, 看來剛剛用現代的材料重修.
經殘缺的城牆缺口(基本上城牆不再存在), 走到城外, 野草長得比人高.
無論如何都要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北城門的出入通道.
離開北城門外, 返回城內, 為尊重強國人的文化, 擺個強國人最喜愛的pose, 與北城門來張合照.
北城門廣場上, 還有一個"影像大鵬"的攝影展, 當然不會錯過, 看看有沒有值得去的地方..
大鵬半島上, 果然風景處處, 看來要親自到來, 深入細看.
看到地上的紅葉, 真是到了看秋色時候.
離開北城門, 下一站往西城門.
我所走的路線, 真是不跟隨導遊圖走.
又見到友善的佗地..
途經天后宮.
天后宮前的"照壁".
前面是西城門及城樓, 城樓暫不開放給遊人參觀.
回望..
再經過另一間將軍府第, 這裡各個將軍都是姓"賴".
同樣是客棧的主題客房.
到達西門.
古撲滄桑的城牆.
回望.
繼續走往城外, 希望找到食店醫肚.
城外回望西城門.
城門外, 找不到食店..
城外全是民居.
還是經西門返回城內, 繼續四處"遊蕩".
大鵬所城的居民, 看來是客家人佔多數.
非常有農家風味的椅.
這條通道, 由石板, 石塊砌成.
門前的花瓶, 比我還高..
這石碑及圖案是代表什麼呢...???
地上的去水口是金錢形.
不按導遊圖走的好處, 被我在一條小巷內, 找到文革的遺跡, 寫上"毛主席萬歲, 聽毛主席話, 跟共產黨走"...
被遺棄的"酸枝椅", 這張酸枝椅, 如被翻新, 在荷李活道的古董店, 分分鐘可賣上六-七位數字, 寞非這張被遺棄的酸枝椅是不值錢的"A貨"..
古屋的外牆被美國文化入侵..??
兩旁全是客棧的客房, 問過其中一間客棧, 一房一聽的普通格局, 可住2-3人, 平日價要400-500元一間.
這裡有間咖啡店, 有幾款下午茶餐, 不算貴, 35元樓下的價位, 不過現時沒有肚餓的感覺, 為爭取時間, 多走多看, 繼續往南門走(其實在中式古城環境下, 食西式食物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看來他的顧客是強國人為主).
屋頂上的瓦片, 全部長出植物, 非常好看及有趣.
返到南門.
非常有創意的手拍...
這塊手拍, 對象應是男性, 女性應該沒有膽量使用..寫上"劫財沒有", 劫色配合"...哈哈 :)
這裡的砵仔糕, 跟香港的不一樣..
返到今天的起點...南門.
南門回望.
14:40, 五小時後, 離開大鵬所城及回望南門, 下一站, 往海灘走(較場灣).
欲知事後如何, 請看下集大結局..(下集名為 - 深圳大鵬較場灣)
http://dvcamtrv900.pixnet.net/blog/post/250331330/
今天的行程, 因是兩個不同的主題, 所以分開兩篇遊記, 如要繼續跟隨我遊覽大鵬, , 請往下一篇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