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及澳門 第八天 - 尋找童年時在澳門走過的足跡 (全記錄)
今天由拱北口岸出境再去澳門,孫中山紀念公園,逸園賽狗場,紅街市,三盞燈,葉挺故居(葉挺將軍紀念館),盧謙若公園(盧九花園),塔石廣場,西洋墳場,連勝馬路尋找童年時到澳門探親, 及住在親戚家裡的地方(即現今消防博物館對面)及消防博物館,鏡湖醫院,包公廟,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今日是星期一,休息無開放),聖公會馬禮遜堂(澳門基督教聖堂及基督教墳場),聖安多尼前地,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白鴿巢公園,十月初五街,尋找昔日的大中酒舖(可惜變遷太大,問老街坊都問唔到),再到十六埔賭場乘發財車返關閘回拱北。
收據的時間, 可推算我每天離開走店的時間, 酒店離開這間KFC, 步行約五分鐘.
逸園賽狗場(現時已經結業), 童年時到來, 日間可入去場中間的草地, 晚上賽狗時間, 只可在門外看看那些敗北後的賭仔.
引格力狗向前跑的"電兔仔路軌". (跑狗的品種, 全是格力狗).
還有"內有塞豆窿"(塞豆窿現時很少聽到, 是只幼兒, 是六七十年代前在坊間常聽到的市井語.
這種是"沙溜水"壺, 用沙過濾水喉水的雜質, 六十年代見過, 通常是富有人家先有, 間中一些西餐廳都有, 時興的玩意.
下一站, 塔石廣場(奇怪, 不用"前地", 而用"廣場").
澳門的聖誕裝飾, 帶着濃厚的宗教氣氛, 不像香港, 裝飾是帶引導性, 導向消費, 消費再消費, 八十年代前, 還有這些聖嬰在馬槽出生的佈置, 真是幾十年未在香港見過(我是無神論者).
離開塔石廣場後, 下一站, 西洋墳場(聖味基墳場), 但首先去食午餐.
這間麵店, 付100元港幣, 找回港幣60元港幣, 真好, 找換店100港元兌102.3澳門元, 現時澳門所有消費場所, 門口有牌寫明, 港幣, 澳門幣, 人民幣, 全部是一兌一, 不設補水, 試過, 有些店舖付港幣, 找回澳門幣.
離開西洋墳場後, 下一站, 連勝馬路的消防局, 現改為消防博物館.
到達連勝馬路, 這條馬路, 在當年的消方局對面, 印象中是三樓, 童年士跟隨父母到澳門探五姨媽, 住在她家裡, 每次到來, 小住數天, 還記得, 早上或聽到消防車的警號, 站在露台看消防車.
印象中, 應該是紅色車那座樓宇的位置, 對正消防車出車的大門, 當年是舊式帶露台的唐樓三樓, 經過幾十年的變遷, 但印象還在, 景物全非.
下一站, 白鴿巢前地的東方基金會, 基督教聖堂, 基督教聖堂墓園及白鴿巢公園.
白鴿巢前地對面, 就是花王堂前地及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先參觀教堂, 再返回白鴿鞦公園, 因教堂有開放參觀時間限制.
離開白鴿巢公園後, 下一站, 十月初五街, 尋找童年時到澳門探親一定到來的大中酒舖, 有親戚在這裡, 現時, 當然再找不到這間酒舖.
到達十月初五街, 由街頭行到街尾, 印象中是轉角位的兩層高的屋, 還請教幾間老店舖的老人家, 大家都說, 印象中是有這酒舖, 還說到, 應該是現時是一間工程公司的舊屋.
走到十月初五街的街尾, 還未見到, 因我從沙欄街落來, 是十月初五街的中段, 只好走回頭再找另一段.
老店舖的老人家說, 印象中是有這間酒舖, 現時是間工程公司, 看來應該是這間兩層高的屋.
繼續沿十月初五街四處逛, 下一站, 內港的前"來往港澳客輪的碼頭", 印象中, 對正新馬路.
澳門的舊街道, 這種石板或碎石造的道路及有特式的鐵欄, 是我最懷念的印記.
這幾個招牌, 最有印象, 在返香港的客輪, 不論是德星, 大來, 佛山或澳門號, 站在船旁等待啟航或泊碼頭時, 一定見到這座樓宇及這幾個招牌, 在啟航前, 站在船上看站在船旁賣手信的小販, 有好多還是小童, 有些小童還背着一個較細的小童在船旁販賣, 販賣的手信, 最多是一小籮裝的蟹, 其次是曬乾的海味, 印象中, 最多是咸魚, 還有蠔油, 亦有女性的補酒, 好像是"金雞鐵樹酒", 當然還有餅食, 如杏仁餅(是圓形鐵罐裝), 最記得是"豬油膏"這種小食, 還有"八仙果"(涼果. 一盒盒的包裝, 印上"三千年結果, 王母娘娘的蟠桃果").
童年時到澳門, 乘座客輪的大艙, 有張帆布椅, 可睡覺, 每次去澳門, 不是佛山號, 德星號, 大來號便是澳門號乘坐最多是德星號及大來號, 佛山輪亦有, 最少是澳門號), 有時坐夜船, 在現時上環信德碼頭位置, 當年的碼頭是單層平房, 夜船是開00:00, 碼頭外晚上有好多小販, 有賣百貨, 有熟食, 有江湖賣武, 有睇相等等的檔口, 稱為"平民夜總會", 行完及宵夜後, 上船往澳門, 03:00到達, 亦可留宿到06:00前離船入境, 對正新馬路的碼頭, 應該是現時的十六浦碼頭, 現時還有外牆及部份建築, 旁邊是十六浦賭場, 印象中, 這間賭場的位置, 是一艘賭舫, 好像叫海上皇宮, 本地人及香港賭仔叫她做"賊船", 每次上船, 財物都無得留低, 像被劫一樣, 澳門還有一個靠賭場為生的行業, 在賭場附近一定有多間當舖, 應該明白她的功用, 真是滄海桑田, 舊日的景物, 只有在回憶中找到.
這個十六浦的舊碼頭, 是內港的前"來往港澳客輪的碼頭", 印象中, 對正新馬路, 最後過對面馬路間蟹欄, 請教內裡的長者, 原來真係這個碼頭, 大家談起昔日往事, 原來他們在童年時亦站在船旁賣蟹.
十六浦賭場, 這位置亦得到蟹欄的長者確認, 是"賊船"的位置(一艘像香港仔的海鮮舫賭場, 賊船的意思是指當離開時, 苛包清空, 像被洗劫, 戲稱"賊船").
先往最前問站頭的職員, 要否乘車票上車? , 答案是不需要(在新葡京搭發財車是要上二樓的賭場服務處取免費票, 第十天的行程試過, 以後做法就不知了), 返回龍尾排隊, 十個有五六個是口黑面黑, 一定"被劫清光", 其餘的, 應該不是贏了錢, 贏了錢會乘的士, 看來像我一樣, 搭免費車.
上了發財車, 真是要感謝所有賭徒, 自願地向賭場"獻金", 所以有免費發財車乘坐.(大多數發財車是不准未成年人乘坐).
尋找童年時在澳門走過的足跡行程到此結束, 謝謝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