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站 山東省 泰安
泰安(五岳之首 - 泰山)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一覽衆山小. 唐 - 杜甫(望嶽.
泰安, 泰安寓意"國泰民安", 境內有"五嶽之首"泰山,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 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名錄. 泰山自古便被視爲是社稷穩定, 政權鞏固, 國家昌盛, 民族團結的象徵, 歷朝歷代, 無論誰當上皇帝, 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 泰山也因此成爲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 無論是帝王將相, 還是名人宗師, 都對泰山仰慕備至, 孔子的一句 - "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爲佳話, 杜甫"會當淩絕頂, 一覽衆山小", 成千古絕唱, 歷代讚 頌泰山的詩詞, 歌賦多達一千餘首.
泰山神, 又叫"東嶽大帝", 山神原來並無封號, 以山爲名, 至唐玄宗東封泰山時, 始封泰山爲"天齊王"後加封至"天齊大生仁聖帝", 於是泰山由山變神, 由神變王, 由王再升爲與天相齊的帝君, 泰山神被歷代帝王吹捧到無可複加的地步, 明太祖登基後, 改革封禪制, 把泰山神的一切封號都去掉了, 但東嶽大帝的稱呼仍歷代沿用, 由於泰山神的神威上通天庭, 下通地府, 致使歷代帝王接踵朝山, 紛紛拜倒在東嶽大帝的足下, 乞求保佑, 因此歷代對泰山神偶像也倍加重視, 屢經修飾, 現存岱廟的泰山神是1984年重塑的.
碧霞元君. 又叫"泰山玉女", 按道家之說, 男子得仙稱" 真人", 女子得仙稱" 元君", 泰山玉女, 上通乾象, 降臨下土, 坤道成女, 故名"天仙玉女", 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 所以全稱爲"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自宋真宗封泰山後, 泰山神由興而衰, 隨之泰山神女漸漸取而代之, 到明清時, 她竟然成了"庇佑衆生, 靈應 九州"的泰山女皇了, 其元君廟也遍及全國, 到泰山朝拜元君的民間宗教活動愈來愈多, 歷代不衰。
天外村廣場
這裡是乘中型巴士往中天門的起點.
東湖公園
另一個各度看四平八穩的泰山.
背景的山就是東嶽 - 泰山.
背景的山就是東嶽 - 泰山.
另一角度看東嶽 - 泰山.
虎山公園
南湖公園
背景是泰山.
另一角度看泰山.
望岳亭 (嶽).
望岳亭 (嶽).
這個岳是簡體字 = 嶽
望嶽亭看東嶽 - 泰山, 泰山在五嶽中不算高, 只有1,545米, 但山體四平八穩, 所以又稱"五嶽之首", 因地處中國的東面, 又稱"東嶽".
黑龍潭水庫公園
這裡亦是觀看泰山的好地方.
背景是泰山.
遠處的山是泰山.
岱廟 (是徒步上泰山的中路起點)
位於泰安城區, 是泰山封禪祭祀古禦道上的一座宏偉壯麗的古建築群, 廟以泰山稱"岱宗"而得名, 主祀泰山神, 號稱"東嶽神府", 廟內的秦泰山刻石, 鐫刻著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 由丞相李斯篆書,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堪稱稀世珍寶, 秦泰山刻石位於岱廟東禦座大殿露臺前西側, 是泰山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作品, 鐫刻著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 由丞相李斯篆書, 刻石原在岱頂玉女池旁, 後叠移至此, 刻石原文 222字, 歷經滄桑, 現僅存十字 : "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 "斯昧死"三字側殘缺, 秦泰山刻石列爲國家一級文物.
從這個北門口離開, 這條是徒步登泰山的中路, 穿過門樓後, 到達岱宗坊, 再直走便是登泰山的紅門.
穿過門樓後回望岱廟.
泰山景區
我是在07:00在天外村乘巴士上天中門, 從天中門沿石級徒步, 經十八盤來回泰山極頂 (玉皇頂), 到極頂時約12:30, 這段路是泰山風景最美的路段, 全長約4公里, 聞說, 約有3,000餘級石級(十八盤路段長約0.8公里, 約1,600餘級石級), 如不行這段石級, 可在天中門乘吊車來回南天門, 個人認為, 如不走走這段路, 感覺上, 好像沒有到過泰山, 最艱苦及最靚的景, 全在這路段上.
徒步上泰山的中路, 起點是岱廟, 這是我多達泰安後, 第一天遊完岱廟後, 從北門離開, 一直走, 經上山的紅門, 走到天階(泰山門票售票處),便走回頭, 第四天, 真正實現登泰山的夢想..
宗坊
位於岱廟北, 爲一跨道石坊, 登山由此開始, 明嘉靖年間建, 坊建於台基上, 四柱三門式, 清雍正年間重修, 坊前有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和(泰山記碑)東西相峙.
紅門(一天門)
泰山中路的登山起點, 從紅門開始6,600級石階直上"岱頂"(泰山最高處), 紅門宮前三重石坊, 形如階梯, 前爲一天門, 兩側有"天下奇觀", "盤路起工處"大字碑, 中有"孔子登臨處"牌坊, 後爲天階坊.
今天, 在天外村廣場, 正式登泰山.
乘中巴往中天門.
中天門
又名三天門, 爲盤山公路終點, 再從這裡乘索道直上南天門, 亦可徒步沿十八盤上南天門.
到達中天門.
中天門吊車站.
開始徒步上泰山的極頂 - 玉皇頂.
遠眺十八盤及南天門.
十八盤
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 十八盤路段, 共有石階 1,600餘級, 爲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此處兩山崖壁如削, 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 遠遠望去, 恰似天門雲梯, 泰山之雄偉, 盡在十八盤, 泰山之壯美, 盡在攀登中 !
南天門.
南天門
位於泰山十八盤的盡頭, 海拔1460 米, 古稱"天門關", 它建在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 雙峰夾峙, 仿佛天門自開, 門爲閣樓式建築, 石砌拱形門洞, 紅牆點綴, 黃色琉璃瓦蓋頂, 氣勢雄偉.
天街
天街在天上的市街,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 而且買賣興隆, 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 這裏的商號歷史上就有以實物作標誌的傳統, 有笊籬家, 葫蘆家, 雙鬥家等等, 走進天街無論購物還是觀景, 都是十分愜意.
回望十八盤走上來的梯階.
碧霞祠
位於岱頂, 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 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 整組建築巍峨嚴整, 氣勢恢宏, 遠處眺望, 白雲繚繞, 金碧輝煌, 宛若天上宮闕, 祠以山門爲界, 分內外兩院, 內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 銅瓦覆頂, 東西配殿鐵瓦覆蓋, 是一組高山建築中的傑作.玉皇頂
大觀峰 (石刻最集中的地方)
在玉皇頂盤路東側, 大觀峰削崖爲碑, 佈滿了歷代題勒(石刻),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時禦制禦書的(紀泰山銘), 俗稱"唐摩崖", 摩崖高13.3米, 寬5.5米, 全文1000字, 書體爲唐隸, 文辭典雅, 書法遒勁, 頗具盛唐風格,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評價說 : "穹崖造天銘書, 若鸞飛舞於煙雲之表, 爲之色飛.".
玉皇頂
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 爲泰山絕頂, 高1,545m, 舊稱太平頂, 又名天柱峰, 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 古稱太清宮, 玉皇觀, 東亭可望"旭日東昇", 西亭可觀"黃河金帶".
泰山在五嶽中不算高, 只有1,545米, 但山體四平八穩, 所以又稱"五嶽之首", 因地處中國的東面, 又稱"東嶽".
探海石-雲海玉盤
探海石是位於岱頂的一塊突兀伸出的怪石, 這裡可觀雲海玉盤奇景, 夏天, 雨後初晴, 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 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 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 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 如果無風, 在岱頂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里, 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 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 只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 : 近處遊人踏雲駕霧, 仿佛來到了天外, 微風吹來, 雲海浮波, 諸峰時隱時現, 像不可捉摸的仙島, 風大了, 玉盤便化爲巨龍, 上下飛騰, 倒海翻江.
瞻魯台 (魯, 即現今的山東省)
瞻魯台在捨身崖上, 傳孔子曾登此瞻魯都曲阜, 石上有趙朴初題 : "造化鍾神秀", 周而複題"煙橫雲倚"等諸刻.
日觀峰
位於玉皇頂東南, 古稱介丘岩, 因觀日出而聞名, 觀日長廊全長30米, 亭廊銜接, 似仙閣矗立, 鮮豔奪目, 拱北石又名觀海石, 石長6.5米, 北西 8度, 與地面夾角30度, 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昇場面, 李興祖詩 : 才聽天雞報曉聲, 扶桑旭日以初明, 蒼茫海氣連雲動, 石上遊人別有情.
午餐兼大休, 只有兩個麵包及清水, 餐後落山.
玉皇頂.
大觀峰
碧霞祠
天街.
十八盤.
回望十八盤及南天門.
落到天中門, 轉乘中巴返回天外村廣場.
另外的一天, 再去天外村及岱宗坊補拍幾張相.
泰安街景, 住宿及美食
泰山火車站 (泰山=泰安)
在火車站旁找到這間泰安賓館, 標準房80元一天, 離開泰安後, 下一站是山東省的青島, 火車開出是04:10, 零晨03:00退房, 行過對面便是火車站.
早餐, 豆漿油條及煎餅.
乘巴士, 軍人可優先上車, 其他乘客還要讓座.
零晨約03:30的泰山火車站候車室, 開往青島的火車, 在04:10開出.
泰山的行程到此結束, 下一站 - 第十三站, 曲阜(一天來回泰安及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