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比較多, 開啟需時, 請耐心等候)
第五站 山西省 平遙
平遙 - 有人曾這樣說: "麗江是純美的少女, 水汪汪的, 靈氣逼人 : 而平遙是底蘊深厚的亂世佳人, 經風經雨卻寵辱不驚".
關於平遙, 只要曾深入到她每一寸土地中的旅遊者都會對它感慨良多, 那保存完好的古城牆, 明清時代遺留的建築, 以及曾經顯赫的全國金融中心的地位, 無一不激起人們對過去那些輝煌歲月的向往, 也許正因爲這樣油然而生的向往, 才會有越來越多人對這些古老歷史感興趣的遊人, 如一個虔誠的朝聖者般來到這位老人跟前, 神聖地仰望著她的光芒.
古城內的景點大多數要收門票, 因我是買套票(當天是2007年的11月 旅遊淡季), 套票價是50元, 所有有閘口的景點全包(市樓要另外買兩元門票).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文廟
文廟位於縣城東南雲路街北側, 佔地8000平方米, 廟內主要有欞星門, 大成門, 大成殿, 明倫堂, 尊經閣等. 其中大成殿是整個寺廟的主體建築,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殿建於西元1163年,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大成殿面闊進深都是五間, 四周圍以石欄杆,屋頂兩端覆以綠色琉璃瓦, 在陽光下閃閃生輝.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日昇昌記票號 (現為中國票號博物館)
始創於清代1823年, 由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投資白銀30萬兩和細窯村掌櫃雷履泰共同創立, 從此結束了我國鏢局押送現銀的落後形式, 經過發展, 日升昌的黃金時期年匯兌金額高達3800萬兩白銀, 當時可謂"日利千金" : 其經營網點幾乎遍佈整個中國, 更讓我們歎服的是 : 票號産生的大環境, 外患頻頻, 內亂不斷, 而日昇昌卻在風雨飄搖中縱橫一百年, 並形成了一整套讓西方優秀管理學家歎服的管理制度.
如今的日升昌票號已改爲中國票號博物館, 共設有二十餘個展廳, 大體上分爲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兩部分,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銀行業的發展軌迹.
傳說 : 日升昌童叟無欺軼事 - 清末時期, 平遙城內一位沿街討飯的寡婦老太太, 有一天, 持一張數額爲12000兩的張家口分號匯票, 到日升昌總號提取銀兩, 經過營業員仔細核對, 發現這張匯票簽發時間在同治七年, 與取款時間相隔了30多年, 趕緊跑到後廳詢問大掌櫃, 兩人問清了匯票來歷, 並認真查閱了數十年的帳簿, 如數兌付了現銀.
原來, 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張家口經商做皮貨生意, 同治七年收拾盈餘, 在日升昌分號匯款12000兩白銀, 起程回籍, 不料途中得病身亡, 屍體運回家裏, 妻子哭得死去活來, 一個好端端的家庭開始敗落, 妻子十幾年靠沿街乞討熬度日, 一天,這位老婦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夾襖, 偶然從衣角摸到一張日升昌匯票,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 她便到日升昌兌取了現銀, 這件事之後, 日升昌名聲大振, 匯兌, 存放款業務一天比一天興旺.
平遙古城牆
位於平遙縣城中心位置, 始建於西周宣王時, 明洪武年間擴建爲磚石城牆, 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 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 城牆爲方形, 總長度爲6157米, 牆高10米左右, 城牆內部由泥土夯實, 外部全部磚砌, 城牆上以磚石輔就, 上面可以並行兩輛馬車, 作爲一個起防護作用的城牆, 平遙城牆頂上還設有瞭望孔, 射孔, 垛口等禦敵設施, 城牆周圍原本還有護城河, 在戰亂年間, 這條護城河爲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危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城牆東西有四座方形甕城, 兩兩相對, 在東南城牆上還有一座奎星樓, 八角形的小樓高24米, 全部爲琉璃瓦覆頂, 精巧挺拔, 近年來城牆曾兩次發生局部垮塌, 如何保護古城牆成了非常緊迫的課題.
城樓上的升降台, 可把守衛升高觀察城外的敵情.
牆上的是殺敵人的工具.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匯武林(當年的鏢局), (沒有詳細資料).
狼牙棒.
鏢車.
練武場.
這枝狼牙棒, 重約3Kg.
寶劍
這兩個有些像整街頭小食的雞蛋仔模具, 不知叫什麼兵器.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古民居博覽苑 (沒有詳細資料).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中國商會博物館 (沒有詳細資料).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蔚泰厚票號 (沒有詳細資料).
拍攝中.
前面是一面鏡子, 傻瓜DC仔安裝在DV攝錄機頂部的熱靴上.
廚房灶頭用的風箱.
奇怪, 他們的門不高, 莫非當時的人身材比較矮小.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華北第一鏢局 (沒有詳細資料) 鏢局 = 現今的"解款公司".
金庫
還有自己的鏢車及鏢師, 鏢局, 類似現今的持鎗押運的公司, 鏢師=解款員.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蔚盛長珍藏博物館 (沒有詳細資料).
原來清 - 光緒皇帝曾到個這裡, 還曾在此住宿過.
當年光緒在此的龍床.
套票中其他的收費景點 - 古縣衙 (平遙縣署)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部, 縣衙分左中右三路, 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爲衙門, 儀門, 牌坊, 大堂, 宅門, 二堂, 內宅等, 並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橫街上, 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徵, 氣勢莊嚴.
今天正式入內參觀.
官大人還未睡醒.
老兄, 雖然你是演員, 鬍子可否黐好些.?
簽發檯面的"通關文牒", 每份五元(紀念品).
"天理國法人情"
有審案表演.
戲台
古城內四處逛
一個要另外附費的景點, 金井樓, 又名"市樓, 是古城的中心點, 我住宿的客棧就在旁邊, 登樓觀古城, 每位兩元.
我住的金井樓賓館(客棧), 睡火坑床, 即是在床底燒煤磚取暖, 每天都有服務員在房間外面, 打開床下的洞門, 放入煤磚, 因是旅遊淡季, 每天只收50元房租, 住了七天, 做個平遙人.
金井樓內部.
睡床, 下面是火坑, 燒煤轉取暖.
從窗外望入房, 牆上有用熱水的暖器.
這種房屋還是第一次住, 感覺新奇.
房間的窗外景色, 四合院格局.
客棧服務台後的貓貓.
金井樓(市樓), 是平遙古城的中心點.
金井樓(市樓)簡介.
右邊的門口是住宿的旅館(有個橫向的招牌).,
古城的小巷, 寬度不足兩米.
還有間教堂.
驢仔拉車.
市樓, 即金井樓, 位於古城的中心點, 亦是兩條主街的交匯點.
清晨的金井樓.
偷得浮生半日閒.
房屋的牆壁是用泥加上草及磚砌成.
兜兜轉轉又返到市樓(金井樓), 留意柱上的對聯與下面的相片是不同的, 因是另一面.
另一面的金井樓.
上金井樓鳥瞰古城, 左邊的平房是我往宿的旅館(我的房間在平房的另一邊).
因天氣冷關係, 加上家家戶戶都是燒煤磚, 空氣中總是帶些煤煙味及能見度亦不高.
有些客棧還向旅客提供天氣資料, 黑板寫上11月5-7日的天氣.
天主堂.
小孩穿上開浪褲, 不用尿片.
滑梯.??
煮飯.
有隻貓.
黃色的是粟米, 北方人儲糧過冬.
還寫上英文 - Good.
幾好飲, 有些像橙汁.
這種啤酒要微熱飲用, 不是冷飲, 寫明是暖啤.
在平遙七天中, 有一天是去了近百公里外的霍州, 再轉兩次巴士往一個地方 - 洪洞, 尋根 !, 洪洞這個地方是在明朝時, 北方人大遷徙往南方的出發地點, 即日來回.
下一站是第六站, 霍州的洪洞(霍州不是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