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九天 Day 10
金門第九天行程 26-11-2013
乘巴士往太武公園(太武山), 太武山公墓, 太武山牌樓(玉章路牌樓), 劉玉章一級上將雕像, 倒影塔, 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母忘在莒, 石門關及海印寺(同一地方), 頑石點頭, 太武池, 棧道, 沿玉章路往屏東方向下山, 經龍陵湖(戰備水庫), 沿環島東路往鵲山, 觀看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圓環), 轉入黃海路, 走到陽明湖, 經南機路, 士校路走到太湖, 再往山外車站乘巴士回金城, 全天徒步約11Km.
早餐及午餐依舊.
在金城公車站乘公車到太武公園, 今天重點是上太武山.
首先要穿越"太武山公墓".
太武山公墓
公墓位於大武山西麓, 墓塚整齊排列, 兩旁青山合抱, 谷地寬廣, 石橋, 荷池, 紀念碑, 添上幽靜與肅穆. 此為古寧頭戰役, 大二擔戰役, 南口島戰役; 等戰役英烈犧牲的將士安息之地. 民國四十一年, 當時駐守金門的司令官胡璉將軍, 看見古寧頭戰役陣亡官兵骸骨無依, 而派往突擊大陸陣亡官兵及因病或公亡甚多, 乃擇太武山西麓興建烈士公墓, 集體安葬, 讓他們的英名能夠萬古流芳, 若說莒光樓是成功者的賓館, 這個太武山公墓就是成仁者的長眠聖地, 民國四十二(1953年)年落成的太武山烈士公墓, 選擇在當年的3月29日舉行, 目的就是效法當年黃花崗烈士成仁取義之精神, 也為忠烈成仁骸骨覓一處靈秀之地, 集體安葬, 以慰忠烈之靈.
Zoom In....
中華民國國歌.
禮貌上先向各位列士致敬.
紀念碑後面的碑文.
這幅壁話是描繪北山巷戰的情景, 早幾天到過現場.
這幅壁話是描繪北山播音場旁的北山斷崖, 亦是早幾天到過現場.
離開太武山公墓後, 直走往太武山, (台灣用"溫馨提醒", 大陸用"溫馨提示", 香港用"警告", 各地政府對民眾的禮貌, 立見高下, 又是香港官員經常掛在嘴邊的 - "文化差異").
太武山有253公尺高度, 自"太武山公墓"北側的玉章路口起至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 "海印寺", "石門關" , " 頑石點頭", " 太武池" , " 觀日棧道"到屏東, 沿途林木繁盛, 四季變化, 令人賞心悅目.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經過牌坊後回望.
孤身繼續走我路.
途經"思源亭".
思源亭旁有劉玉章一級上將雕像.
雕像後還有碑文.
此處是遊客在太武山可到的最高處, , 只有250公呎高, 其它比此處高的地方, 還未開放供遊人遊覽.
下面的湖泊, 是金湖鎮的太湖, 早兩天到過作環湖遊, 今天亦會經過.
途經"倒影塔"及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倒影塔是金門三塔之一, 分別有水頭聚落附近的茅山塔, 金門城內的文臺寶塔及太武山的倒影塔, 全部到過...Yea !!
往倒影塔.
倒影塔前有總統訓示.
倒影塔前有觀景台, 鳥瞰阡陌處處的農村風光, 香港在七八十年代前, 站在元朗的雞公嶺或大霧山上, 還有沙田的望夫山一帶, 類似的農村風光還是可見到, 如今, 站在同一地方, 只能看到貨櫃場, 倉庫及地產發展處處, 取代農村美景,
美景當前, 多看一兩眼亦是美事, 獨自去攝影及旅遊好處是隨自己的喜惡選擇地點停留..
拖拉機碾過農田, 金門境內大多數的農田是種植高粱, 拖拉機在台灣的匿稱是"鐵牛車".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重建倒影塔碑文.
「塔影壓滄波, 反照射巖樹. 顛倒非神通, 理惟靜者悟.」這是清朝林樹梅所著《太武山十八詠》中描寫金門太武山頂 「倒影塔」的句子, 描寫石塔影子映照在海面後再反射回來的奇景.
倒影塔與金門城文台古塔水頭聚落附近的茅山塔合稱「金門三塔」, 都是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所建的石塔, 但在歷史長河中, 就算堅固如磐石一般的質地, 總會有頹圮的一天, 花崗岩質的"倒影塔"雖然所在位置是三塔最高者, 光是有的記載重建記錄就有三次, 塔周圍留下了為數不少的石刻碑碣, 為這個太武山十二景之一的倒影塔留下註腳.
在不同角度看倒影塔.
塔上刻有"文峰聳秀"四個大字.
倒影塔幾乎全被樹木包圍, 只能看到的風景有限.
倒影塔是在一塊大石上, 下面有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據傳此地是鄭成功與幕僚戰時觀兵訓練, 運籌帷幄, 閒時弈棋的地方.
奕棋處在石罅內.
奕棋處.
當年奕棋是圍棋.
每次到外面旅遊都上攜帶兩部相機, 兩部功能相約, 這部是後備機, 只作後備用.
離開奕棋處, 返回玉章路, 繼續走往"母忘在莒"勒石(台灣稱勒石, 香港稱石刻)
由觀兵弈棋處續往上行約200公尺即抵金門的標誌—“毋忘在莒”勒石, 由於聲名遠播, 常是遊客們爭相合影留念的背景. 勒石高十餘丈, 臨崖而立, 係民國41)年蔣公(蔣中正)巡視金門時, 以金門位居前線, 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 勒石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 梅園為懷念蔣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 可惜梅樹生長不佳, 園中只剩經國先生之墨寶"梅園"兩字, 最為醒目.
毋忘在莒是一個成語,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它有兩個典故,同時也有兩種含義。
(一) 勿忘前事
春秋時期, 齊國齊襄公末期, 前685年齊大夫連稱, 管至父弒君而立襄公堂弟公孫無知, 其南部的小國莒國(都城今日山東省莒縣)在春秋時期政治穩定而多外國貴族, 齊大夫鮑叔牙遂攜公子小白流亡至此. 齊國再發政變後, 小白返臨淄即位, 是為齊桓公, 後成五霸之首.
《呂氏春秋·卷二十三·直諫》載:「齊桓公、管仲、鮑叔(牙), 甯戚相與飲酒酣, 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 ?』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 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也, 使甯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則齊國之社稷幸於不殆矣 !』」鮑叔牙即提醒齊桓公勿忘當年之苦難.
(二)收復國土
戰國時期, 莒國此時已經是齊國的一個城. 前284年齊國被燕國樂毅濟西之戰率領大軍連攻七十二城, 僅剩即墨, 莒二城為齊國最後固守. 齊國在田單的領導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 經歷五年成功收復了失地. 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
母忘在莒本義.
在母忘在莒本義石碑旁鳥瞰.
在母忘在莒旁是"梅園, 梅園為懷念蔣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 可惜梅樹生長不佳, 園中只剩經國先生之墨寶"梅園"兩字, 最為醒目.
離開梅園後, 下一站, 海印寺.
海印寺原名為太武巖寺, 坐落在太武山上. 太武山與福建同安的鴻漸山是一脈相承, 它盤據在島的東部, 因為嶙峋皆石, 像是武士的兜鍪, 所以有太武之名: 又因它是海上的一座石頭山, 遠看像是一枚篆刻的印章, 所以又稱「海印」之名, 而隔江遠眺太武山, 它隆起的山巒, 一路逶迤像是人形偃臥之狀, 所以又有「仙人偃地」的美稱. 太武山的海印寺, 據傳始建於宋朝度宗咸淳年間, 原是供奉通遠仙翁. 今日所供奉的主神則是觀音菩薩, 配祀有十八羅漢.
「海印寺石門關」位於寺的左側, 拱形的門洞上方, 有匾鐫刻「海山第一」四字, 但不知何人所題, 左下方遺有「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字樣.
離開海印寺後, 下一站, 太武池.
太武池, 看來是金門最高的水庫.
回望.
繼續往前走, 下一站, 頑石點頭.
在總統訓示旁的頑石點頭(頑石點頭石, 位處金門的屏東社區)..
坐下小休及看四周風景.
在頑石點頭遠眺太武山觀日棧道.
離開頑石點頭, 走往觀日棧道.
回望.
回望走過的棧道.
還可看到昨天看過的碧山風力發電機.
離開棧道後, 經小路走會玉章路落山.
在金門, 除公車站外, 難得一的垃圾箱.
玉章路的兩頭, 同是各有軍營, 在各戰史館中, 看到國軍的軍旗繡上老虎, 各處的碉堡亦有刻上"虎軍", 在其中一個戰史館中(沒有拍下就忘記了, 不記起是那一個館), 館內有資料, 國軍取其老虎代表威猛的意思來作代號及軍旗, 看來亦有道理.
落山到達屏東.
途經一處名為"龍陵湖"的軍備水庫.
水庫上還有蓮花.
龍陵湖回望走個的路.
前面是"T"字路口.
我是往鵲山方向走, 稍後還會經太湖返山外, 但不是這條路..
路口前, 還有一尊風獅爺像.
這個風獅爺看不到牠的性器官, 據說, 風獅爺是雄性, 已往看過的風獅爺, 石匠在雕刻時都特意將牠的性器官凸顯出來, 但這個風獅爺是看不到, 或許牠是風獅"婆"..
回望太武山的奇石.
在金門, 碉堡處處.
沿環島東路走往鵲山.
到達鵲山, 為的是要看這座八二三炮戰勝利紀念碑.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雖然是主要公路的迴旋處(台灣稱為圓環), 但汽車流量.....幾分鐘都沒有一輛汽車或機車駛過.
不同的方向看看.
石碑下還有碑文, 小金門還有一座, 刻上八二三炮戰紀念碑, 與這座八二三炮戰勝利紀念碑只差幾個字, 小金門的紀念碑, 外型是炮彈.
在地上檢到的菸包(煙包). 吸煙會導致肺癌及肺氣腫, 還有圖片印在煙包上..
下一站, 沿黃海路走往陽明湖觀鳥, 這個是金門的陽明湖, (金門的觀鳥地圖有介紹, 是觀看候鳥的好地點, 金門還未解除軍事政務前, 島上的人不多, 加上四處都是軍事禁區, 做就了候鳥的中轉地, 每年不同的季節, 有不同品種的候鳥過境, 雖然我不熱愛觀鳥, 對鳥的名字, 一隻手數完, 最多只有五種雀鳥, 來到這裡, 當親熱鬧去看看, 最少有話題可說.
到達陽明湖.
我好像站在檢閱台, 讓空軍飛機(候鳥)飛過, 讓我來檢閱.
那邊有鸕鶿...
以有候鳥在我面前飛過..看來是"鸕鶿"(大陸有些地方稱為漁鷹)
陽明湖其實是水庫, 金門有山的地方不多, 難以集水, 而陽明湖在太武山下, 自然成為水庫, 這個水庫亦是候鳥過境的棲身地.
這棵木麻黃樹, 佈滿鸕鶿及其白色的糞便, 看似舖了雪的松樹.
是日午餐在陽明湖畔, 觀鳥兼午餐, 昨天在碧山海邊觀浪聽濤及午餐..
午餐還是跟往日一樣, 菜肉包, 咖喱包及椰菜包各一個, 還有兩包即溶咖啡, 在金門, 每天的午餐就是這樣簡單.
湖邊還有看似洋紫荊的花, 因距離太遠, 未能確定.
小白鷺.
離開陽明湖後, 繼續沿黃海路走, 途經一個影快相的相機.
經細看後, 證明裝假狗, 內裡是空的....
走到這裡, 原來這裡亦是水瀨保護區.
途經前埔.
轉入南機路.
再轉入士校路.
馬路中有玻璃珠, 類似香港馬路上的反光物, 但這個晚上會自己發光, 從外觀看, 玻璃體內有看似"led"的物體, 但電源在那裡來..???
在士校路下莊路段, 遠眺太武山.
這裡還屬金湖鎮管轄.
往前走不遠, 還有.....
還有......
影張到此一遊相.
還有風力發電, 果然夠環保.
途經.....消防電話是119, 警察電話是110.
消防車的車牌, 沒有像香港有專用字頭, 香港的消防車字頭是"F"字, 其他政府部門是"AM"字頭.
途經一處有多棵木麻黃樹, 金門以往多風沙, 廣種木麻黃後減少, 木麻黃是有效防風沙的樹種, 原產地是澳洲, 在初夏, 開滿小花, 在瓊林坑道附近, 有一路段, 長約2公里, 兩旁全是木麻黃樹, 初夏開滿小花, 旅遊中心都有介紹, 名為木麻黃景觀路段.
木麻黃樹.
到達太湖, 早兩天到來, 路經這路段, 剛巧開始下雨, 沒有細看, 今天災經過, 當然要細看一番, 原來這裡亦是水瀨出沒區.
好Q阿...隻水瀨.
湖畔還有水鳥們有些像白鷺.
還有其他在湖面飛翔.
太湖橋, 是把太湖分為太湖及小太湖兩個湖的橋.
連續21張相, 看看高速飛行中的小白鷺與何急煞車及降落...
姿態優美..
動作優美.
完成降落, 降落的動作非常流暢及優美.
看來車主是佛教徒.
太湖是金門最大的水庫, 對岸還有一間海水化淡廠, 早幾天曾經路過,
到達小太湖, 有人在垂釣, 還有幾棵楓香樹, 有兩棵還出現紅葉.
有紅葉, 但不多.
夕陽下, 葉片夠火紅..
楓香的種子, 像流星鎚.
太武雄風, 湖光山色.
太武雄風, 湖光山色.
遠處是太武山.
離開太湖, 經護國寺走向山外公車總站.
護國寺外, 還有觀音像及四大天王像.
台灣的郵筒.
看到蘋果日報, 雖然是台灣版, 但還有些親切感.
還有壹周刊.
返到山外車站.
17:35有公車回金城(車費是兩段票, 24元), 還有約15分鐘.
站內的洗手間, 還有玻璃的自動大門, 果然夠豪..
25分鐘後,們返到金城, 再次到這間"這一家"便當店(快餐店)晚餐.
今晚點了"鯖魚扒"套餐. 75元.
晚飯後回酒店, 今天行程到此結束, 在晚飯時安排明天及後天的行程, 如無意外, 應該是往小金門, 計劃是即日來回, 連續走兩天小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