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十天 Day 11
金門第十天行程 27-11-2013
乘巴士往水頭碼頭, 乘渡輪往小金門, 轉乘巴士往湖井頭戰史館, 再往L-36據點(紅土溝三營區), 在往黃厝的地雷主題館(勇士堡), 通過地道走往鐵漢堡, 再沿北環道走到將軍堡, 經五六據點走回小金門的九宮碼頭, 乘渡輪返回金門,全天徒步約8Km.
今天都是一樣, 06:00起床, 07:00離開酒店, 往公車總站途中, 在總兵署旁的紅糖饅頭店買早, 午餐, 在總兵署門外這張豬型石凳上食早餐, 早餐後再往公車站, 又是一天的旅程見聞的開始.
在乘巴士往水頭途中, 發現巴士有導盲犬的專用坐位, 看來台灣人對弱勢社群人仕不錯.
到達水頭碼頭, 往小金門的船票, 單程要60元, 但航程只需10分鐘, 算是貴價的交通工具.
乘搭這艘渡輪往列嶼鄉(小金門)
08:00, 啟航.
煙囪是金門的塔山電廠,
渡輪上的下層客艙.
渡輪上的上層客艙.
看到小金門.
今天回程乘搭這艘渡輪.
到達小金門.
回望金門.
渡輪泊岸在小金門的九宮碼頭.
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金門國家公園的招牌, 寫上"列嶼"遊客中心, 小金門是俗稱, 官方地名是列嶼, 在地方行政上屬"鄉"級別, 所以又叫列嶼鄉.
小金門的地標是風雞, 列嶼還有另一名稱 - 風雞之鄉, 風雞是小金門的保護神, 與另一位"北風神, 同是小金門鄉民的保護神(小金門是沒有風獅爺, 只有風雞及北風爺)
在九宮碼頭乘公車往湖井頭戰史館.
在九宮碼頭看完四周景物後, 乘公車往湖井頭戰史館, 這輛是小型的公車, 大小類似香港的小巴, 但有企位, 當我向司機查詢往湖井頭的站時, 他聽出我是外來的遊客, 還問我從那裡來, 我說來自香港, 他馬上說, 金門歡迎你, 真是很開心, 到金門第一次聽到有人對我說這句話, 在強國更加沒有. 到站後, 還教我如何走往戰史館, 小金門的公車, 基本上只有兩條路線, 兩條線全是是環島的巡環線, 分成全環島及半環島路線, 每條路線還細分順時針及逆時針行走, 共分為四條路線.
往湖井頭戰史館, 車費12元.
九井路的東林社區, 是整個小金門最繁華的地方, 只有一條長約不夠200公呎長的大街, 還有一條約50公呎長的"大陸商品街"及一個小街市, 明天會徒步經過這裡.
前面是八達樓子, 明天再來.
到達湖井頭下車, 按公車司機指示方向往戰史館.
先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還有每條村或聚落的村名 - 湖井頭.
開始走往戰史館.
身為“前線中的前線”烈嶼在多次戰事中皆留下輝煌的戰果, 而這些國共交戰的史料就收藏在湖井頭村的湖井頭戰史館內.
一九八九年落成的湖井頭頭戰史館, 除了小金門戰史陳列外, 前身是播音站及觀測所, 播音站以音樂和喊話, 展開對大陸的心戰和政治號召. 而在觀測所內, 可透過高倍數軍用望遠鏡, 看到對岸廈門“一國兩制”的牌樓, 戰史館頂端砌以仿古城垛, 側牆刻有八二三砲戰戰況浮雕, 館前廣場陳列著四○高砲, 五七戰防砲, 四管五○防空機槍等武器, 令人眼界大開.
影過到此一遊的標準相後, 在廣場上看看武器, 再入觀參觀.
炮彈入口.
炮彈入口.
看完40高炮(高射炮), 再看90高炮.(高炮是打飛機用的連發大炮)
再看四槍管的打飛機機槍.
這台50機槍, 槍管沒有封閉, 不像"乳山故壘"那台已封閉牆管的50機槍.
機槍的控制器.
再看五七戰防炮.
再看戰史館外牆的浮雕.
入館參觀,
軍旗繡有老虎圖案, 軍隊還稱虎軍, 取其像老虎一樣威猛的意思.
館內的管理員, 她說, 抱脅, 今天展館電力出問題, 暫時不能亮燈, 但還可參觀, 不怕, 我有Video Light.
謝謝妳, Zoom Out, 繼續在館內參觀.
這時, 來了一團強國人旅行團, 順便聽聽這位導遊解說.
播音站的女兵播音員.
今天展館沒有電力供應, 否側取起電話筒, 便聽到守軍對在金門駐守的心裡話.
紅色的電話, 有守軍的心裡話.
Zoom In 看看.
他們看什麼...
原來是看對岸廈門的宣傳 -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
回想在1980年初, 當年還是遠洋輪船上的船員, 前往廈門港裝貨, 同一航道駛入廈門, 還聽到兩岸用擴音設備宣傳, 大陸方面大喊"解放台灣, 社會主義統一中國"及一連串宣傳語, 當喊話完畢, 台灣方面又大喊, "光復大陸,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及一連串宣傳語, 當台灣喊話完畢, 又傳來大陸的宣傳喊話, 看來天天如是, 巡環不熄, 今天有幸再經過, 當年的情景, 還在腦海中迴盪.
台灣管轄的大擔島, 是最接近廈門的島嶼, 一樣有宣傳語, 寫上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要看這個標語, 乘渡輪來往金門, 千萬不要乘座大陸 - 廈門註冊的"安捷", 這艘渡輪整艘船的玻璃窗, 全用不透明的玻璃紙密封, 目的就是不想乘客看到這句宣傳語, 這是我回程時乘搭台灣 - 高雄註冊的"金星"渡輪上拍攝的相片, "金星"渡輪上, 景觀開楊, 沒有任何遮擋.
從觀測所的觀測窗口看對岸的廈門.
另一個觀測窗口, 觀測所內共有三個觀測窗口, 可觀測角度約180-200度之間.
還有三台望遠鏡, 免費供遊客使用, 牆上的圖片說明, 這個觀測窗口, 可視的角度若干.
當然要試試這些翻新後的軍用望遠鏡, 果然寶刀未老, 影像清晰.
離開前, 還向得到她的指引, 如何走往"地雷主題館"及主動為我加滿隨身的水瓶, 真是謝謝妳(主動為我加滿隨身的水瓶, 在鄰近地區, 要收入場費的景區, 這種服務態度, 想都不用想).
離開湖井頭戰史館後, 下一站 - L36據點(紅土溝三營區).
今天的"Look".
沿當年的軍事車轍走(北環道).
往L-36據點途中, 在樹叢中看到......Zoom In看看是什麼.
獅嶼, 看來亦是一個據點.
繼續孤身走我路.
這條車轍, 是車路, 亦是單車徑. 地上有單車標誌.
另一個角度看"獅嶼".
如從這裡沿車轍走, 走到九宮碼頭(渡輪來回大,小金門的碼頭), 還有六公里, 小金門面積不太, 沿這條單車徑環島一周, 是18.5公里, 路程還比從麥理浩徑的起點, 來回萬宜水庫的東壩短.
左面有碉堡.
沿這條車轍走, 風景非常靚.
有海灘的地方,一定有反登陸樁, 看來在湖井頭戰史館中看到這段"小金門是前線中的前線"是有跟據(小金門, 除了大擔及二擔兩個島嶼外, 是最接近大陸的地方),
借用時空, 下面這張相片是在五天後所拍攝.
台灣管轄的大擔島, 是最接近廈門的島嶼, 一樣有宣傳語, 寫上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要看這個標語, 乘渡輪來往金門, 千萬不要乘座大陸 - 廈門註冊的"安捷", 這艘渡輪整艘船的玻璃窗, 全用不透明的玻璃紙密封, 目的就是不想乘客看到這句宣傳語, 這是我回程時乘搭台灣 - 高雄註冊的"金星"渡輪上拍攝的相片, "金星"渡輪上, 景觀開楊, 沒有任何遮擋.
返回今天的小金門, 哨站處處.
又見距離牌..
到達L-36據點(紅土溝三營區)最出名的景觀是一頭軍犬與守軍一起當值(如圖).
習慣了在金門四處看到的告示, 錄影中, 請微笑, 當然會向鏡頭微笑,
類似這個告示.."錄影中, 請微笑".
四處擺放軍人像.
當我Set了自拍制, 準備自拍時, 有強國人衝上前搶位, 大喊"讓我先拍, 哈哈", 果然",文明了", 已往是不會大喊讓我先拍便衝上前搶位, 不管你, 無奈地只可讓她先拍照(這是強國人普遍的行為, 香港的高官及學者說, 文化差異, 要包容),.
在強國境內, 四處都會看見政府對民眾行為教育的宣傳, 只要看到教什麼, 便知道民眾行為缺什麼, 不過, 還有歷史因由, 毛主席曾說"敵人擁護我反對, 敵人反對我擁護", 現今的強國民眾, 或許深受毛主席教導, 普遍與文明對着幹.
現時連當地人都說"頂他們不順"(這是我在金門多天, 在食店, 商店, 景點中的管理員口中聽過對強國人的評價, 最常說是沒禮貌, 不排隊, 不尊重當地文化, 還有一個展館的職員說, 有些比較特別的旅遊印章要收起, 要向他們索取來蓋章, 他們還說, 已往當有強國人的旅遊團走後, 特別的印章總是"遺失"(他用"遺失", 真是客氣了), 莫說在歐美等國家.
當強國人離開後, 到我了..(可作發現傻人處理)
這是掛在警界線上的警示玲, 真實中, 是不會這樣礙眼, 讓敵人可小心避過.
這組軍人塑像, 我當然不會錯過(門外的銘牌都是用這組塑像).
可惜我沒有長槍, 亦找不到乾樹枝, 否則來過"老翻"的站立.
L-36據點旁, 還有反登陸樁.
L-36據點是與獅嶼互相呼應, Zoom In細看.
通道不寬, 只能這樣拍涉槍械室, 還貼有"盜賣武器彈藥, 最高判處死刑"的告示.
看不到不打, 瞄不到不打, 打不到不打.
又再次上身..
軍用洗手間, 現改為供遊人使用的洗手間.
強國人走了, 整個據點只有我一人...真好阿.
又發作了......
離開L-36據點後, 繼續沿"前軍用車轍"走往下一站 - 地雷主題館去"踩地雷", 地雷主題館在勇士堡內, 有坑道連接鐵漢堡, 地處在黃厝.
海灣中是蠔仔田(香港人稱的 - 蠔仔, 台灣人及廈門人稱為 - 蚵仔)
回望L-36據點, 來個Zoom In.
再來一個 Zoom Out.
繼續走往地雷主題館.
車轍的美景, 不讓海岸的風景專美.
路過.....
再路經"菱湖", 在香港, 習慣了橫向中文是由左往右, 正統的中文是又右往左, 非常不習慣, 中文的傳統, 相信是台灣是在中國人社會中, 保留最好的地方.
這裡是分岔路, 如按地圖的車轍走, 是先到鐵漢堡, 再經坑道走往勇士堡的地雷主題館,們參觀後再經鐵漢堡返回車轍, 這樣走法, 路段是重覆, 但如果走入村, 地圖的村路又不明顯及地雷主題館位置又不明顯, 只標註在這一帶..
先拍些田園風光再決定走向.
真是如俗語所說, 出路遇貴人, 在拍攝田園風光時, 遇上騎機車經過的農婦, 向她問路, 按她的指示, 向着最高那間黃屋走, 過了後有一分岔路, 左轉後便到, 連聲道謝過後, 便入村(林邊社區)..
按她的指示, 果然找到了, 門外附近, 還有一間專做遊客生意的伴手禮店舖(伴手禮是台灣用語, 即是香港人所說的"手信").
門外還有武器展出, 今次到來的目的是參觀金門境內唯一用地雷作主題的展館, 老實說, 地雷實物還是第一次看到及觸摸, 雖然沒有殺傷力, 還是非常開心, 還有地雷體驗區的展品, 可能是隨機選取那個地雷發聲, 當有遊人踏中, 便發出地雷爆炸的聲嚮, 最初不知道, 被嚇了一跳, 再次踏上又沒有聲嚮, 整個地雷體驗區, 有多個地雷, 續一在它們上面跳, 有些像童年時的跳飛機遊戲, 玩過不亦樂乎, 踏中地雷時, 又發生爆炸聲最開心, 但在真實戰地中, 不是終生有肢體傷殘便是死亡, 看完展出的相片後, 開心的情懷變成心寒, 這種體驗, 看來再未來的歲月中, 是無法遺忘.
先看看館內地圖.
仿雷區內有兩輛戰車模仿觸雷後損毀, 今天的貼文中最頂的相片, 是拍自這裡.
先影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進入勇士堡的通道, 是經過佈有地雷的通道, 這些是不會發出爆炸聲, 當然要踩地雷通過是最符合我今天到來的目的.
連拍三張, 踩完後, 還在人間, 真好, 再預先洩密, 在三天後, 在獅山炮陣地中, 有幾枝打靶專用的樁柱, 是處決遺反軍紀的軍人行刑處, 我還站在樁前, 模仿被行刑的一刻, 這種體驗, 真是難忘, 但有些人會說是不吉利, 對我這個百無禁忌的人來說, 是一種體驗.
沒有爆炸....看來我還有很長歲月在人間, :)
正式入館參觀.
坑道內四通八達, 可通往各處的哨站及碉堡.
這個勇士堡在軍中編號是311據點, 附近的目標還註明角度及距離, 這種軍事作主題的體驗, 在香港是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
用Video light作面部補光, 盡量保留坑道內的真實光線.
坑道內的相片展品區.
還有其他展品
英國戴妃生前, 經上參與各國的掃雷活動.
地雷原來有分對人員殺傷及對裝甲車輛炸毀的分類.
這張相片是在三角堡拍攝, 我都去過參觀, 真不知黃花的地下, 曾經佈雷, 看來我收集的資料還未足夠.
在金門境內的地雷分佈區, 可說隨處都有, 雖然大部份地區的地雷已經清除, 但還是不能保證還有一兩個還在地下, 所以全被植物覆蓋及看不見路胚的小路, 就算景色如何漂亮, 我是不會走進去, 這樣是最安全的做法.
剛才經過的紅土溝, 亦是雷區之一.
上面的相片, 是這裡嗎 ??, 不是這裡也在附近呢??.
走到地雷實物展示廊, 這種地雷主要對象是裝甲的車輛.
這種是由逼擊炮或佈雷車佈雷方法佈雷的地雷, 主要對象是人員
這種是用人手佈雷方法佈雷(可作連環爆炸的地雷)
雖然這些展品已是舊時代的產物, 但還是在使用.
在地雷展覽廊回望.
到達地雷體驗區,
體驗區的地雷, 在上面玩"跳飛機遊戲".
在地雷上玩跳飛機, 看看那過會有爆炸聲(看來是有裝置隨機決定那個會發出爆炸聲, 當這個地雷發出爆炸聲後, 再怎樣踩上去, 還是再沒有爆炸聲嚮, 有些是第一次踩上去是沒有聲音, 多踩一兩次便有聲嚮, 兩旁垂直的地雷, 應該是爆炸聲嚮的觸發器及發聲器.
像跳飛機地踩地雷..
中地雷了...
跌下一刻.
走個地雷體驗區後回望走過的地雷.
來到其它展館.
戰防炮的資料.
走到坑道的出口回望, 是鐵漢堡(這個告示應是還未開放及遊人遊覽時已有, 應是軍隊內部的告示牌, 因我是從這裡走出來)
在鐵漢堡午餐兼大休.
還是菜肉, 咖喱及椰菜包各一個, 還有兩包咖啡.
這個是菜肉包
這個是咖喱肉包(香港真是未見過, 咖喱味到有些偏甜, 整體來說, 有些像日式咖喱, 或許, 與日本曾經統治台灣50年有關)
離開鐵漢堡..
影張曾經留下足印的鐵漢堡相.
下一站 - 仿雷區(在下圖的右面).
鐵漢堡外的戰車, 這輛是美國制造的M42A1雙管自走防空炮戰車.
途經一個牛棚.
還有放牛的空地, 看來這個是牧牛場.
到達仿雷區.
有國軍在排雷(清除地雷)
旁邊還有兩輛戰車模擬觸雷後損毀情況, 其中一個車輪不見了..
車輪及其下的履帶被炸毀.
旁邊還有海灘.
再看誤觸地雷的美制M41戰車.
15:00, 離開仿雷區後, 走了不久, 看到距離的路牌, 還有2.8公里返到碼頭, 返金門水頭碼頭的尾班渡輪是20:00, 在水頭碼頭返金城的尾班公車是20:30(但天還有約2小時便入黑, 還是加快腳步, 前面還有最少兩個景點要停留).
高粱田.
拖拉機及後面的除粒機. 拖拉機, 台灣人匿稱"鐵牛車".
農民有了鐵牛車後, 牛的命運有改變了, 優休地食草..
還有一頭驢.
鐵牛車走過後......
走到這個有路障的據點, 看來是不能進入.
虎軍..老虎用作軍徽. 取其勇猛的意思.
繼續走往將軍堡.
到達將軍堡.
看不出是什麼展品.
離開將軍堡後, 繼續走往 - L56據點.
途經一個測量點(民國93年 = 2004年).
老實說, 走在車轍上, 不覺孤單及悶, 雖然在樹下走, 但透個相機構圖, 是非常美麗.
到達L56據點.
這個就是L56據點, 看來似哨站多些.
還是落海灘看看, 這時天色漸黑..
回望落來的樓梯.
離開海灘及L56據點, 走回車轍路(北環路).
海灘處處, 但人煙稀少, 想起今早在湖井頭戰史館內, 聽到強國旅行團的強國人跟導遊的對話, 強國人說, 如果金門能讓我們前來發展, 本地人就會發財, 再不用務農, 看到導遊只識苦笑, 心想導遊不是打份工, 真不想與你們呢班人走在一起, 其實經多天觀察, 金門普遍的民眾, 心想你們不要來, 只是國家政策讓你們來到中國最後一塊還未完全被強國人的文化污染的淨土..看來我這個無神論者都要說一句"天祐金門".
還未開放供遊人遊覽.
走到分岔路, 亦是北環路的盡頭, 還有數百公呎便到達九宮碼頭.
塊碑大到與人不成比例
九宮碼頭.
乘搭17:30的渡輪離開, 明天再來小金門.
太武號的下層客艙.
太武號的上層客艙.
還是坐在這裡好, 希望尋回一些八十年代前, 香港汽車渡輪上的回憶, 年紀大了, 總是找回過往的回憶.
渡輪上, 還有即日的報紙免費讓乘客閱報.
啟航了....
再見小金門, 明天再來.
17:10(下午5點10分)水頭碼頭, 因金門地理北緯度比香港高及東經度亦比香港偏東, 所以天黑較香港早.
返到金城, 看到"無線電班長及炮手"的軍席牌, 當然要買下"無線電班長", 1985年前, 我在遠洋船上當電報員(Radio Officer), 還買多一個炮手, 共銀70個大洋.
今晚食乜好呢....行到這裡, 用火雞肉飯作招牌, 火雞肉食過, 全是燒火雞的西式食法, 肉質有些像食"柴", 試試他的火雞肉飯.
火雞肉飯, 大碗是50個大洋.
火雞肉粒, 看來是炒熟, 配菜有醬瓜(金瓜), 另外黃色的是筍蝦(像帶尿味果種筍蝦, 香港的南貨店一定有得賣, 好好食, 香港人通常用來炆豬腩肉), 整體來說, 火雞肉夠"林", 還非常好味, 再過兩天經過這店, 按不他的味道, 再來一碗, 因在香港食食肆, 是沒有這種飯賣)
我入住這個地區是"後埔區", 每天晚上七點半, 有免費的導賞團從總兵處出發, 整個行程約90分鐘, 帶領遊人認識後埔區內的明, 清古建築, 不過, 我沒有參加個一次, 因每天的行程, 真是有些累, 返酒店後還要過相及影片入硬碟及寫下每天有趣的事物筆記.
到今天已購買了幾次的各種軍用物資.
今天所拍的影片及相片存入兩隻硬碟內, 兩隻硬碟比較保險.
行程到此結束, 明天繼續往小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