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十三天 Day 14
金門第十三天行程 30-11-2013
乘巴士往山外, 轉乘巴士往獅山炮陣地, 參觀完八吋榴彈砲操炮的表演(看了兩場)及其他展品後, 下一站 - 楓香林, 途經金門民俗文化村(其實是古厝,"厝"是農村的意思, 太商業化了), 到達楓香林, 冷了幾天後, 可惜楓葉還未完全轉紅, 離開楓香林後, 走往碧山(風力發電的大風車所在地)乘巴士經山外返金城, 全天徒步約4Km.
今天依舊, 07:00離開酒店, 買三個蒸包及豆漿在總兵處旁食早餐, 另買三個蒸包作午餐.
乘公車往山外, 再轉公車到獅山炮陣地, 兩程車費共48元.
真是客氣, 出入都有衛兵看我行軍禮, 當然要還禮啦...(其實是塑像), 經過塑像, 有感應器及傳來...."歡迎長官親臨獅山炮陣地".
線看看獅山炮陣地的地圖, 不過, 有些地方是有工程, 暫停開放.
位於金門東北角五虎山的獅山炮陣地, 起建於1965年, 為坑道式炮陣地, 坑道名震東坑道, 取"威震金東"之意, 是在花崗岩開挖, 全長約508米, 共有4個炮堡, 原本部署4門8吋榴彈炮,負責金門東北部海域安全.
獅山炮陣地開放參觀, 坑道內有" 獅山炮陣地及榴炮發展" 影片欣賞, 8吋榴彈炮, 75山炮, 各式火炮"底火筒"(彈頭後半部的火藥筒)展示區, 中山室等, 坑道外設有火炮展示區, 展示105榴炮, 75山炮, 120迫炮等台軍使用過火炮.
一定要影到此一遊的標準相.
稍後操作八吋榴彈炮的"炮兵"(看來應該是演員).
炮管內的萊福線還非常清晰.
炮管的厚度.
榴彈鞄彈.
榴彈炮彈的後半部, 火藥筒(大型的榴彈炮彈是分開彈頭與火藥筒運送).
違反軍紀的軍人執行槍決的樁柱.
百無禁忌的我, 擺個槍決前的標準站立相, 不知我身後的樁柱, 曾經有幾多個違反軍紀的軍人在這柱被槍決呢..??
再走到這裡看武器.
把逼擊炮管打開, 讓遊人看清楚炮管內是沒有萊福線.
還看到有碉堡.
另一處存放榴彈炮彈火藥筒的地方.
走入陣地的坑道內.
還有歌星鄧麗軍到金門勞軍的報紙資料.
八吋榴彈炮的資料, 射程可高達17公里,
現時的位置是2號炮壘.
當年駐防的炮兵
來到八吋榴彈炮操炮表演區, 我在這裡連續觀看兩場, 每場約七分鐘, 每場相隔一小時, 當炮聲嚮過後, 整個陣地全是火藥氣味, 當然所用的火藥比真實的火藥量少好多及沒有真正的彈頭, 只有道具彈頭, 當她們在操炮時, 先把炮管後的門打開, 放入彈頭, 用長杆推入炮管內, 再放入火藥筒, 關上炮管未門, 傻好及開啟保險制, 聽到命令後, 拉繩, 發炮完成(發炮是用拉繩發動), 整個個程連拍兩場Video, 第一場在這個位置拍攝.
第二場在這個位置拍攝, 原想再看一場拍照片, 一看時間表在下午三時, 還有四個多小時, 只好作罷.
快要發炮..
表演完畢, 還邀請觀眾於眾靚女炮兵合照, 可能其它觀眾是來自強國, 在強國, 這些拍照是要付費, 沒有一個上前, 我Set了自拍制, 他們看到我拍照後不用付費, 蜂擁而上爭與炮兵合照..
道具彈頭, 首先推入炮管內.
重約20磅左右, 看來是真正的彈頭, 只是內裡沒有炸藥及撞針.
美國制造的八吋榴彈炮.
炮管內的萊福線, 非常清晰, 炮管是用頂級的不鏽鋼製造.
炮管內直徑, 真的是八吋, 炮管厚兩吋.
拉繩發炮.
打開炮門的保險制.
放入炮彈的尾門.
這個齒輪箱有封條鎖上...???
炮口涵蓋的角度及風光.
到另一個展館 - 底火筒展館.
純銅製造的炮彈火藥底管, 重約3-4Kg.
底筒的包裝筒.
八吋的榴彈炮約203mm左右, 還有更大的榴彈炮.
再往其它展館看看.
155mm榴彈炮展示館.
繼續在坑道內走.
洞頂的花崗岩石, 還看到開鑿時留下的石紋.
走到另一展館.
75山炮的炮管, 全是鐵鏽, 看來只有八吋榴彈炮的炮管是不鏽鋼製造.
山炮原來有三個型號, 分別是M1, M3及M8, 二戰後統一改為M116.
看完七五山炮, 繼續四處走走, 拍攝有時用長時間曝光, 有時用閃燈, 有時用Video Light作補光, 可拍出不同的效果.
榴炮彈展示區.
參觀完後, 往遊客中心蓋上旅遊印章及把隨身的飲用水加滿再走.
再見獅山炮陣地.
經過衛兵的哨崗.....敬禮, 再見.
下一站, 金門民俗文化村.
途經一個開方式的農場, 沒有圍欄, 如牠們識路, 真是可逃跑到水頭碼頭偷渡走路.
看到這隻公雞真是飛行約十多呎飛上這多高約三呎多的平台上, 香港所說的"飛雞", 通常是貶詞, 是指某個行業的女性, 原來真係有"飛雞".
這隻還未起飛, 手持相機及set了連環快拍, 牠就不飛讓我拍下牠的飛行美態, 或許牠還未學識飛行....
還有鴨, 原來是混合飼養.
但香港有關官員又說, 這是高危, 會交叉感驗禽流感...莫非台灣沒有禽流感..???
看完禽蓄....
還有菜田.
還有果樹..
細看是"蕃荔枝", 台灣稱為"釋加", 因外形像如來佛的頭髮, 看來果園的人很久沒有來過了, 專重他人財物, 不要私自採摘.
到達金門民俗文化村.
有兩團強國人的旅行團, 一看便知, 一落車就聽到大聲喧嘩聲, 還邊走邊抽煙, 這裡的空氣, 馬上飄浮着煙味(旅遊巴上不准抽煙, 一落車便抽煙).
內裡太商業化了..
還有隻麻雀在樑上.
我只拍了些古厝的建築, 商店沒有經過, 只離遠看看.
在文化村內午餐.
還是三個蒸包, 今天三個全是椰菜包及兩包咖啡.
這隻貓最先看到牠是, 牠是準備撲去這隻烏鴉, 或許牠看了我一眼, 加上隻烏鴉跳了幾步, 牠放棄了, 再跳上圍牆上.
可能牠說我多事, 如不, 牠可能撲殺了那隻烏鴉..
午餐後, 離開文化村往下一站 - 楓香林.
夠環保, 交通路標用太陽能, 香港政府要學下啦.
沿陽沙路走, 還未到楓香林, 路旁開始有些楓香樹.
但還未完全轉為火紅色, 只好隨遇而安.
由文化村到楓香林, 路程約1.8Km, 未遇上人或車, 走在路中間都可以.
繼續孤身走我路.
走到楓香林.
有些楓香樹還未轉紅, 據金門國家公園網站的資料, 楓香林的面積有六公頃, 全部種滿楓香樹.
還有介紹楓香的生命歷程.
踏上枯葉上, 發出清脆的聲音.
有些失望, 沒有火紅的楓香葉.
楓香的種子.
像個流星鎚.
拾起幾片.
離開楓香林前, 影張賞楓葉的標準大頭相.
繼續沿陽沙路走往碧山乘公車回山外(早幾天前去過, 有風力發電機).
楓向林到碧山, 約1,8km.
到達碧山二站(碧山共有兩個站, 這個站公車線比碧山站小兩條, 還是走往碧山站好些, 不遠, 約60M), 早幾天去看風力發電機是在這個站下車.
有兩條公車線是在這個站調頭, 不往楓香林及獅山炮陣地, 還有如下的公車線往山外及沙尾(其實四條公車線, 分別兩條是往山外, 兩條是往沙尾(這兩個總站, 同樣有公車回金城), 但這個站各有一條路線的公車, 是在這個站調頭.
返到金城, 約16:50, 還拍到一位女兵.
她在我對面行來行去, 可能在等人.
再在金城四處走走, 看看還有什麼軍用品要買.
今晚晚餐, 在總兵處旁的楊家小館(第三次在這裡食晚餐,
他的人工水餃非常好味, 50元十隻, 今晚加多個芋頭菜飯, 35元又是好好味.共銀85個大洋.
芋頭菜飯的菜是青瓜片.
人工水餃, 內裡是菜肉餡.
晚飯後, 沿古老的莒光路, "後埔"路段, 走回酒店(其實楊家小館到酒店, 徒步只約五分鐘)
返到酒店 - 六桂飯店.
今天行程到此結束, 明天早上在金城鎮內四處遊蕩及下午在退潮時再往建功嶼上的L-038據點.
今晚多買了一頂迷彩帽, 一個迷彩碎銀錢包及一個軍用錢包, 在金門已買的軍用品的全家福.
後天一早返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