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有霧, 氣溫17-23度.
天文台的網頁中, 最近幾天的雨水集中在大霧山一帶, 但雨量不多, 看來應可觀看瀑布, 雖然水量未到萬馬奔騰, 但還算可觀, 在通往瀑布的山徑上, 有種處身在記錄片中的熱帶雨林內, 還在四方山(禾秧山)的四方亭, 看到大刀刃的雲海, 真是不枉此行..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有霧, 氣溫17-23度.
天文台的網頁中, 最近幾天的雨水集中在大霧山一帶, 但雨量不多, 看來應可觀看瀑布, 雖然水量未到萬馬奔騰, 但還算可觀, 在通往瀑布的山徑上, 有種處身在記錄片中的熱帶雨林內, 還在四方山(禾秧山)的四方亭, 看到大刀刃的雲海, 真是不枉此行..
去ICAC飲咖啡 之 2014年 廉政公署四十周年開放日
廉政公署簡稱"ICAC".
被ICAC調查, 香港人嬉稱去ICAC飲咖啡, 今次是ICAC四十周年開放日, 入去參觀, 當然要試試他們的咖啡.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天陰, 有薄霧, 氣溫19-25度.
今天行程, 環繞萬宜水庫走一圈, 在麥理浩徑起點柱, 沿麥理浩徑第一段走, 經西壩, 東壩, 接上第二段, 經浪茄, 西灣山, 到達吹筒坳, 轉走往西灣亭, 沿西貢西灣路走回麥理浩徑起點柱, 全程約22.5公里, 慢慢走了約12小時.
最近幾年, 每年的年三十, 便會到九龍寨城公園, 在中國式園林賞年花, 在大年初二至初七之間, 便會到荔枝角公園內的嶺南之風賞年花.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是日是大年初二, 早上來到荔枝角公園裡的嶺南之風賞年花.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日間氣溫高達23度, 今天是蛇年的年三十晚, 跟往年一樣, 在年三十晚到九龍寨城公園送舊歲, 迎新歲, 因為這個公園裡有蘇州園林景觀(因我比較喜愛中式的傳統園林, 這裡可說是首選之地), 加上有年花及大紅燈籠高高掛, 過年氣氛較濃.
歷史/背景(香港康樂文化事務處資料).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天晴, 下午氣溫高達22度.
今天已是農曆年廿九, 轉眼又一年, 在相機箱內有部N年前的單反機, 電池還貼上上次使用的日期, 原來上次用這部相機, 已是兩年前的事, 午飯後, 襯有陽光, 便拿這部單反行個圈, 順便讓它曬太陽除濕氣及放電, 便選擇這條短線走轉.
2014年1月25日(年廿五), 星期六, 天陰轉天晴, 氣溫14-22度, 是日能見度頗佳, 可能是珠三角地區的工廠已放年假及吹東風有關, 藍天, 白雲, 好久沒有看見, 加上碧海在藍天襯托下, 景色之美, 幾乎不想走.. :)
因農曆新年快到, 想起童年時家裡一定買"吊鐘花"過年(現時吊鐘花屬保護植物, 不准買賣), 便決定去野外賞吊鐘花, 野生的吊鐘花, 看來還是西貢比較多, 去年西貢的吊鐘開花比較少, 希望今年會盛開.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天晴, 下午氣溫16度.
今天踩單車路線, 由上水石上河開始, 經快景路踩入邊境漁塘 - 大沙落及蠔殼圍, 再沿原路經得月樓警崗, 梧桐河返回石上河結束, 全程約16公里, 慢慢踩, 4小時.
今天只用手機拍照.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天晴, 下午氣溫約14度.
午飯後, 看到天色尚算清晰, 隨意走走, 想起塱原濕地, 到達石上河後, 改變行程, 走上前面的山 - 大石磨看漁塘及觀日落.
行程沿石上河, 轉入雙魚河, 經河上鄉豆花廠, 接上河上鄉路到達上山路口, 經過原居民墓穴群後, 繼續沿山徑上山, 到達山頂的直昇機坪後, 接回軍路下山, 經快景路接回石上河回家.全程約8公里, 慢慢行, 走了四小時.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天氣預報是天晴, 氣溫15-20度
07:15, 到達粉錦公路, 蕉徑的營盤站下車(如不是要這個雄偉山景, 在下一站下車), 遠看今天要走的雞公嶺, 這裡往起步點, 還有約300m, 今天起點是在擔水坑, 沿行人橋橫個坑後, 直上石級, 經過一個水務局的大水缸後, 沿石屎小徑走到一個高點, 右邊樹林有明顯的山徑, 由這裡上雞公嶺, 經雞公山到今天行程的終點 - 逢吉鄉, 全程約7.8公里, 慢慢走, 走了11.5小時.
備註 : 青山腹地內, 小路縱橫交錯, 路況非常崎嶇, 而且沒有路牌指向.
2014年1月4日, 天睛, 早上氣溫約14度, 下午高達23度.
青山腹地, 今次是第四次到來, 回想上次從良田坳走到青松紅壑後, 沿原路返回良田坳, 今次行程, 從龍鼓灘北朗村開始, 經黃帝巖上山, 路經花香爐頂, 疊石, 大冷水, 青松紅壑, 月牙谷, 五渡水, 走到良田坳軍路, 沿軍路落良景村, 全程約8公里.
先說說"689"這個句子的代表意義 :
1, 只有689票當選的特首, 稱為689.
2. 正常數數目字 - 6789. "689"裡缺"7"字, 喑諷他沒有男性的性器官, 因他為香港辦事, 處處猜測北京的意向為先, 像明, 清時的太監.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早上到達烏蛟騰時, 氣溫只有3度, 非常寒冷.
今次選擇從烏蛟騰經九擔租, 上苗田, 下苗田上大峒, 接上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經觀音峒, 紅石門坳, 石芽頭, 鹿湖峒, 虎頭沙, 三門山, 長牌墩, 船灣淡水湖洩洪壩(南,北副壩), 走到白沙頭的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終點, 沿大壩走往大美篤巴士總站, 全長18公里(郊遊徑長15.5Km, 大壩長2Km, 大壩到巴士站0.5Km).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早上天陰, 下午間中有陽光, 氣溫10-17度.
一年一度的楓香季節又到了, 今天的行程, 在元朗教育路乘K66號巴士, 在南坑排村下車, 經村路接元荃古道走上大欖涌水塘, 先往吉慶橋, 再沿麥理浩徑走往"楓香林", 經大棠山路離開及乘k66號巴士返回元朗.
離家800里 - 戰火後的金門及廈門18天深度行 - Day 01
計劃一年的金門戰地行, 在網上收集大量有興趣的資料, 終於可出發了, 今個旅程計劃在金門停留12-16天, 看手上的新台幣而定, 花錢最多是住宿, 如能省一點點, 便可多停留一兩天, 途徑的中途站 - 廈門, 計劃停留2-4天, 但整個旅程不能超過22天(因回港有事要辦), 今次整個旅程共18天, 在金門十四天, 廈門兩天, 來回車程兩天, 由17-11-2013至04-12-2013, 整個旅程中, 只有在金門落過一次雨, 還是在黃昏後, 在金門14天中, 天天可說是藍天白雲, 但在廈門, 因空氣太污濁, 只停留兩天便走.
在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一早起床, 檢查所有證件, 台幣及人民幣, 及所有隨身攜帶的電子器材, 乘港鐵到深圳, 轉乘長途巴士往廈門, 在廈門停留一晚, 第二天乘頭班渡輪往金門.
第二天 - 廈門乘船往金門 - 戰火後的金門第一天
(金門第一天行程) 18-11-2013
重點景觀有, 丘良功母節孝坊(牌坊), 模範街, 金城車站外的蔣公像(蔣介石像),金城民防坑道, 全長約2300m, 同安渡頭舊址(軍事碉堡), 浯江書院(朱子祠), 總兵署等等, 全天徒步約5km
第四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三天
Day 04 金門第三天行程
20-11-2013 07:00離開酒店, 在莒光路逛街市, 早餐後往東門公園, 再在金城公車總站乘巴士往南山三站下車(南山共有三個站, 用數字表示), 下車後徒步往北山海堤, 北山播音牆, 古寧頭戰史館, 林厝古寧頭保衛戰紀念碑, 古寧頭戰役和平紀念園區, 胡璉將軍紀念館, 北山古洋樓(北山巷戰戰場遺址), 雙鯉湖濕地, 慈湖三角堡, 慈湖海堤及徒步返金城鎮, 全天徒步約12Km.
第七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六天 Day 07
金門第六天行程 23-11-2013 乘巴士往乳山遊客中心, 參觀退役的海空軍備, 乳山故壘, 經蔣經國紀念館, 中山林(亦有大量退役坦克展出), 中山林遊客中心, 單車故事館, 及金城鎮夜街景, 全天徒步約3Km.
今天開始到第十三天及第十五天(早上離境返廈門)的早餐, 全是在購買午餐的紅糖饅頭店購買, 早餐在紅糖饅頭店旁的金門縣總兵處門前享用(有石凳), 午餐放在背囊內, 走到那裡都不用為午餐而煩惱.
第九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八天 Day 09
金門第八天行程 25-11-2013
乘巴士往金沙鎮的沙尾車站, 沙尾老街及轉乘巴士往馬山, 參觀馬山觀測所及眺望對岸(大陸泉州一帶), 再乘巴士回沙尾, 轉乘巴士往碧山, 觀看碧山聚落, 古洋樓群, 在往海灘看風力發電的大風車, 再乘巴士往金湖鎮(新市)的山外車站, 逛街後, 乘巴士回金城, 全天徒步約5Km.
第十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九天 Day 10
金門第九天行程 26-11-2013
乘巴士往太武公園(太武山), 太武山公墓, 太武山牌樓(玉章路牌樓), 劉玉章一級上將雕像, 倒影塔, 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母忘在莒, 石門關及海印寺(同一地方), 頑石點頭, 太武池, 棧道, 沿玉章路往屏東方向下山, 經龍陵湖(戰備水庫), 沿環島東路往鵲山, 觀看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圓環), 轉入黃海路, 走到陽明湖, 經南機路, 士校路走到太湖, 再往山外車站乘巴士回金城, 全天徒步約11Km.
第十三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十二天 Day 13
金門第十二天行程 29-11-2013
乘巴士往瓊林, 參觀瓊林戰鬥村的瓊林坑道及風獅爺, 再乘巴士往山外, 在山外轉乘巴士往復國墩觀石及看海, 遠眺碧山的風力發電機(大風車), 再乘巴士返回山外轉巴士返金城, 到達金城後, 經縣體育館往海邊的雄獅堡看日落, 全天徒步約3Km.
第十四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十三天 Day 14
金門第十三天行程 30-11-2013
乘巴士往山外, 轉乘巴士往獅山炮陣地, 參觀完八吋榴彈砲操炮的表演(看了兩場)及其他展品後, 下一站 - 楓香林, 途經金門民俗文化村(其實是古厝,"厝"是農村的意思, 太商業化了), 到達楓香林, 冷了幾天後, 可惜楓葉還未完全轉紅, 離開楓香林後, 走往碧山(風力發電的大風車所在地)乘巴士經山外返金城, 全天徒步約4Km.
第十五天 - 戰火後的金門第十四天 Day 15
金門第十四天行程 01-12-2013
今天沒有乘車, 早上往金山路看看帶有日式建築風格的金門縣警察總局及金門縣議會, 對面的金門縣財政局, 再走回金城鎮, 經憲兵部到金門縣政府, 再往金門縣文化局參觀展品及書法展, 在文化局的外面看碑林, 再經國民黨金門縣的黨部往金門濱海休閒公園及雄獅堡(雄獅堡上次到來是日落時份, 雄獅堡現是老人康樂中心, 到此影張相), 返回金城午飯, 飯後往建功嶼參觀W-038據點及鄭成功像及看夕陽. 再徒步回金城鎮 , 全天徒步約9Km.
第十六天 - 金門乘船返廈門 - 戰火後的廈門第一天 Day 16
廈門第一天行程 02-12-2013
今天一早乘巴士往水頭碼頭出境, 離開金門往廈門, 入住深圳到廈門時的如家酒店廈門行程開始, 從酒店開始徒步, 先往"吳再添"食沙茶麵, 在往中山公園, 鴻山步行隧道(原是防空洞), 再往火車文化公園(原是鷹廈鐵路, 現把鴻山隧道路段改為公園), 再往鷺江旁的海濱公園觀看鼓浪嶼及日落, 再往中山路一帶的步行街看夜景, 全天徒步約8Km.
第十七天 - 戰火後的廈門第二天 Day 17
廈門第二天行程 03-12-2013
今天行程, 鼓浪嶼四處逛(環島一周是8公里), 黃昏後返回廈門舊市區逛街市, 感受當地人生活, 全天差不多環鼓浪嶼一周, 步行約9公里.
第十八天 - 廈門經深圳返香港(結束十八天的深度行) Day 18
廈門第三天回港 04-12-2013
今天行程, 早上在如家酒店食早餐, 早餐後退房往湖濱長途汽車站乘車經深圳回港, 結束18天旅程.
上圖是今天的目的地 - 塔門.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天陰, 間中有陽光, 氣溫22-26度.
今天行程, 由馬料水碼頭乘船往塔門, 到達後, 經山脊的大草坪上觀景涼亭, 再落龍頸筋的大草地觀看赤洲, 獅子滾球及遠眺東平洲, 經小路接上往塔門最高的山, 茅平山的主路, 到達茅平山的標高柱, 掉頭落山, 經小經走往孝子角, 可惜到達大草坪後, 找不到往考子確的小徑入口, 只好折返, 返回山脊的大草坪午餐及大休, 午餐後, 沿石級落小石灘觀浪, 再往疊石(沒有落去, 只在上面觀看), 離開疊石後, 沿石屎小徑經漁民新村返回碼頭乘船離開.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天睛, 氣溫23-28度.
今天單車旅程, 從上水出發, 接上單車徑到粉嶺, 轉走大埔公路到大和, 沿林村河畔的單車徑踩, 先往大埔海濱公園看日出, 再沿吐露港單車徑到沙田馬場內的彭福公園, 遊完後, 轉到城門河單車徑直踩到大圍火車站掉頭, 接回城門河另一岸的單車徑, 經沙田雙橋踩到烏溪沙碼頭掉頭及看日落, 再經沙田雙橋接回吐露港單車徑, 直踩到大埔, 經林村河接回大埔公路, 直踩到粉嶺接上單車徑返上水.
04:00, 出發.
東龍洲, 又稱東龍島.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天晴, 氣溫19-27度.
今天行程, 東龍洲環島, 從南堂碼頭順時針走一圈, 第一站是東龍洲上的營地, 觀看佛堂門及燈塔, 下一站, 東龍洲上 建於康熙年間的炮台遺址, 離開後, 沿山徑上山, 到達南堂頂的看似雷達站的建築物, 經直升機坪, 南堂頂(東龍洲)的標高柱, 再沿水泥小徑下山, 中途轉走往鹿頸灣的水泥小徑, 到達另一個看似雷達站遺址前, 觀看兩邊的風光, 再沿原來的山徑折返, 下一站是觀景台(沒有到石刻參觀), 離開觀景台後, 經南堂村走回今早的東龍洲營地旁, 轉走往東龍洲公眾碼頭及旁邊的沙灘, 再折返南堂碼頭乘船離開.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 序
在2003年初, 香港及大陸爆發"非典型肺炎"(SARs), 我在十一月其間出發作出獨自四十四天的華東及華北歷史遺址及賞雪之行, 因疫症在香港消失了數月, 但大陸呢, 官方公佈已經全面消失, 但民間的傳聞還是有零星個案, 決定行程後, 老婆有些意見, 當然希望我改期在2004年再出發避開疫症, 最後我還是如期出發, 所以才有"離家出走"的感覺.
今次行程計劃約十個月, 在網上找了多篇相關的遊記作參考, 規劃出旅途所經的城市後, 便到大陸的全國火車網站及當地的長途巴士網站, 看着他們的發車時間表, 定下自己所需的班次時間, 每個城市住宿的地方, 他人的遊記所說, 到達後在車站附近自己找, 這樣可避免在網上定房, 但又不知這家店是否交通不便的煩惱, 自由行而預算不多的我, 還是住近車站比較方便.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天晴, 氣溫22-28度, 能見度不佳,
今天行程, 由西貢高塘巴士站出發, 接上海下路, 經老虎騎石登上石屋山, 轉落嶂上接嶂上郊遊徑的"天梯"落榕樹澳, 再沿引水道到西沙公路止, 全程約14Km.
06:50, 往西貢的99號巴士上, 看到日出.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浦東日與夜)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南京路的日與夜)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上海老街及城隍廟一帶)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明代名園 - 豫園)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街頭景色)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 之 上海黃埔江兩岸(日間景色)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
離家出走四十四天系列, 第一站 - 上海 (上海 黃埔江兩岸夜景)
2003年時, 當年的我, 還未有數碼相機(當時的數碼相機, 價錢非常貴, 六七千元的入門級, 不是單鏡返光機. 只有30萬像數左右, 解像度是640x480, 那時的專業機種還未有單反機, 今次旅程中是用3CCD的DV帶攝錄機拍攝Video作旅程記錄, 在後期剪片時擷取下面的圖片, 原圖片的解像度是720x576, 約42萬像素, 圖片的質量當然不及現今的數碼相機, 現今的DC入門級都有800萬到1000萬像數, 連現今手機的拍攝功能像素都過千萬時, 這些圖片更顯不清.